- 基本解释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 五代 齐己 《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 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 章炳麟 《箴新党论》:“ 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名之域。”
- 基本含义
- 指辟才能、选拔人才。
- 详细解释
- 徵辟是由“徵”和“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徵”指招募、选拔;“辟”指开辟、任命。徵辟的基本含义是指选拔人才、开辟职位。用来形容选拔、任命人才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徵辟常用于形容选拔人才、任命职位的情景。可以用于各种工作场合、学校选拔学生干部、企业选拔高级管理人员等。
- 故事起源
- 徵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选拔制度。在古代,官员选拔是通过举荐、推荐等方式进行的。而徵辟则是一种更加正式、公开的选拔方式。徵辟制度的实施,旨在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推动国家的发展。
- 词语结构
- 徵辟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成语,属于动宾结构。
- 例句
- 1. 这个职位需要徵辟一位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2. 学校将徵辟一批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成语的意思和结构来记忆徵辟这个成语。可以将“徵”记忆为招募、选拔的意思,将“辟”记忆为开辟、任命的意思,从而记住徵辟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延伸学习徵辟的意义。例如,“徵才”指招募人才,“徵集”指收集,可以与徵辟进行对比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考试来徵辟学生担任班级小组长。2. 初中生:学校将徵辟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学校的科技竞赛。3. 高中生:学校徵辟一位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4. 大学生:企业将徵辟一批实习生来参与公司的项目研发。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徵辟”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