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战争、冲突、灾难等危险情境。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攻击或者言辞的激烈。
- 例句
- 1. 敌人的齿牙已经丧心病狂,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2. 这场火灾席卷而来,犹如齿牙般摧毁了整个村庄。
- 基本含义
- 指尖锐的牙齿,形容凶恶猛烈的攻击。
- 基本解释
(1).牙齿。《汉书·东方朔传》:“ 朔 对曰:‘臣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脣吻……臣 朔 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自从齿牙缺,始慕舌为柔。”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葡卜冰》:“啟竇摘食,齿牙淅淅作声。”
(2).口头。《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羣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况此小寇,安足置齿牙间?”
(3).称誉,说好话。 宋 苏轼 《与王荆公书》之二:“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於世。”《水浒传》第八一回:“万望恩相不惜齿牙,早晚於天子前题奏,速降招安之典。”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凡词塲艺苑,苟擅一长,必倾心倒屣,不惜齿牙为游扬。”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史,以及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深入理解齿牙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敌人的齿牙咬得很疼,我们要保护好自己。2. 初中生:这场火灾带来了齿牙般的破坏,我们必须团结起来重建家园。3. 高中生:历史上的战争常常带来齿牙之祸,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齿牙”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齿牙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凶险。由于战争是人类历史中常见的情景,因此齿牙成语被广泛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齿牙形象化为一张充满尖锐牙齿的恶狠狠的嘴巴。想象敌人或者灾难的攻击就像是这张齿牙一般凶猛。
- 词语结构
- 齿牙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齿牙成语源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故齿牙之祸,不可胜言也。”形容战争的残酷和凶险。常用来形容敌人的攻击或者自然灾害的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