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音息一词常用于描述音乐、自然声音以及其他声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它可以用来形容音乐与大自然的和谐,也可以用来形容声音在特定环境中的传播和共鸣。
- 例句
- 1. 音息相合,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陶醉。2. 在这个宁静的山谷中,我能听到鸟儿的鸣叫与风的呼唤,感受到音息的美妙。
- 基本含义
- 音乐的声音和息息相关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或者其他声响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相互影响。
- 基本解释
音信;消息。《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形影参商乖,音息旷不达。” 李善 注:“音息,音问、消息也。”《北史·宇文护传》:“护居宰相后,每遣间使寻求,莫知音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太原意娘》:“倘得良人音息,幸见报扬。”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音乐、声音和环境有关的词语和成语,如“声色俱厉”、“声名狼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大自然中听音乐,感受音乐与环境的音息相合。2. 初中生: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它与环境的音息相互作用。3. 高中生:音乐不仅仅是声音,它与周围环境的音息相互影响,共同创造美妙的艺术体验。
- 故事起源
- 音息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氓》中的一句诗:“音则有鸣,息则有止。”这句诗表达了声音与静默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声音与环境息息相关的思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音乐和环境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美丽的山谷中,听到鸟儿的歌唱和风的呼唤,感受到音乐与环境的和谐。
- 词语结构
- 音息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音息一词形容了声音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强调了声音不仅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音息可以用来形容音乐的声音,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