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逃散。 陶成章 《浙案纪略》附录《江督苏抚会奏平枭电》:“﹝ 李能掌 、 江北阿四 ﹞兹经擒获,就地正法,足昭炯戒,餘党胆寒窜散。”
(2).走散。 叶圣陶 《城中·演讲》:“一阵结结实实的掌声。接着是听众窜散,脚步声同凳脚擦地声,绞成一团。”
- 基本含义
- 指人或物迅速分散离去。
- 详细解释
- 窜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窜指迅速移动,散指分散离去。窜散表示人或物迅速分散离去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群或动物群体在受到惊吓或恐慌时,快速分散离去的情景。
- 使用场景
- 窜散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场景,比如人群在恐慌中逃离现场、鸟群受到惊吓后四处飞散等。此外,窜散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迅速离开,比如在遇到危险或受到惊吓时,人们会窜散离去。
- 故事起源
- 窜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文公十二年》:“君子之所以小人不敢窜散者,窜散者,非君子所以为之也。”这句话中窜散的意思是指君子不会让小人逃脱或分散。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描述人或物迅速分散离去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窜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窜和散。
- 例句
- 1. 人群在火灾发生时窜散得非常快。2. 鸟群受到惊吓,窜散成了各个方向。
- 记忆技巧
- 记忆窜散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与“迅速分散离去”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你可以想象一群人或鸟群在受到惊吓后快速分散离去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窜散相关的成语,比如窜入、窜出、窜逃等。这些成语都有着与窜散相似的含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大声响,学生们窜散离开教室。2. 初中生: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窜散离开剧场。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同学们窜散离开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