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太平。 汉 扬雄 《法言·孝至》:“或问泰和。曰:其在 唐虞 、 成周 乎?” 宋 光宗 《策问》:“其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条陈之。朕将亲览。”参见“ 太和 ”。
(2).天地间冲和之气。 明 徐渭 《梅赋》:“先则浑沦庞篤,含泰和而独饱,酸则甘辛醎苦,受何味而弗便。”参见“ 太和 ”。
(3).和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参见“ 太和 ”。
- 英文翻译
1.【医】coordinated yin and yang
- 基本含义
- 和谐、平安、安定。
- 详细解释
- 泰和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泰意为安定、平安,和意为和谐、平和。泰和表示事物和谐平安、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泰和常用于表达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睦。可以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和睦共处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泰和这个成语源于《论语·泰伯篇》。孔子对他的学生泰伯说:“泰而不骄,和而不流,威而不猛。”这句话中的“泰而不骄,和而不流”被后人引申为“泰和”,形容一个人处事稳重、谦虚和善于与人和谐相处的品质。
- 词语结构
- 成语“泰和”由两个意义相近的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我们班同学关系很好,一直保持着泰和的氛围。2. 这个社区居民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泰和的社会环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泰和”。可以想象一个平静安定的湖泊,湖水波澜不惊,周围的景物和谐相处,这样就能够记住泰和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和气生财”、“和衷共济”等,来丰富对和谐、平和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关系很好,每天一起玩耍,真是泰和的氛围。2. 初中生:班级里的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形成了一个泰和的学习环境。3. 高中生:学校的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氛围很好,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泰和的气氛。4. 大学生:在大学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形成了一个泰和的学术交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