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麻胡的词语解释
麻胡的意思
拼音:má hú    注音:ㄇㄚˊ ㄏㄨˊ
使用场景
麻胡一词通常用于讽刺、嘲笑或批评他人的言辞不符合常理或缺乏逻辑。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例如在讨论一个荒谬的观点、听到别人说出无稽之谈时,可以使用麻胡来表示对其言辞的不认同或不以为然。
例句
1. 他的解释简直是麻胡,完全不符合事实。2. 这个观点太麻胡了,不值得我们去相信。
基本含义
指言辞荒谬、无稽之谈。
基本解释

(1).传说中人名。说法不一,以残暴著称。民间习用以恐吓小儿。《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后赵 石勒 将 麻秋 者, 太原 胡人也,植性虓险鴆毒。有儿啼,母輒恐之‘ 麻胡 来’,啼声絶。至今以为故事。”一说,为 隋 将军 麻祜 ( 叔谋 )。 唐 颜师古 《隋遗录上》:“﹝ 煬帝 ﹞命云屯将军 麻叔谋 ,濬 黄河 入 汴 隄,使胜巨舰。 叔谋 衔命,甚酷……至今儿啼,闻人言‘ 麻胡 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俗怖婴儿曰‘ 麻胡 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 隋 将军 麻祜 ,性酷虐, 煬帝 令开 汴河 ,威稜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 麻祜 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后比喻吃孩子的恶魔。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 中国 化成一个 麻胡 ,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2).谓貌丑而多须者。胡,指西北少数民族。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毗陵 有 成郎中 , 宣和 中为省官,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曰:‘我女如菩萨,乃嫁一麻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胡说八道”、“胡说八道”等,以丰富对于言辞荒谬、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他说的话太麻胡了,一点都不真实。2. 初中生:我听了他的解释,觉得非常麻胡,根本不合理。3. 高中生:这个政策的解释实在是太麻胡了,完全没有说服力。4. 大学生:他的演讲简直是麻胡,不值得我们去听。5. 成年人:不要听信那些麻胡的传言,要理性思考。
故事起源
麻胡这个成语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代民间故事《麻胡子打油瓶》。故事中,有个人带着一个麻胡子去打油,结果麻胡子掉进了油瓶里,但他却不相信自己的麻胡子掉进了油瓶中。这个故事形象地展示了麻胡的意思,即言辞荒谬、不合逻辑。
记忆技巧
可以将麻胡与荒谬、不合逻辑的情况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言辞杂乱、不清晰,就像他的嘴唇上沾满了麻糊,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麻胡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详细解释
麻胡是一个较为常见的俗语,用来形容言辞荒谬、不合逻辑、无稽之谈的情况。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麻糊”,其中的“麻”指的是粗糙、杂乱,而“胡”则表示不清晰、不准确。因此,麻胡形容的就是言辞杂乱、不清晰、不合逻辑的情况。
(0)
诗文中出现“麻胡”的诗词

催妆诗

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

高捲朱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0)

送陈太守之开封

浊流亘混混,古有辟其郛。

兹维天地中,九州交逵衢。

尹实冠中夏,奚与百郡俱。

四十守令下,吏前合云铺。

中庭忽闻雷,百诺应一呼。

门如纳百川,累累入县输。

千辆复百辆,上供及军需。

曾无遗毫毛,丘山积负逋。

地大物甡甡,隔身杂臞腴。

堤防或阔略,立地生麻胡

一倡百和之,自立落雁都。

坐令清平民,入市愁于菟。

吾子起阳曲,而翁烈丈夫。

自台徂名卿,子亦汗血驹。

峨峨白云司,明月悬秋壶。

大奸梗大狱,如以手拉枯。

久结司寇知,或彻公与孤。

旧尹新去位,宁容间须臾。

子才望年资,流凡落瓯臾。

横金中大夫,手握铜虎符。

西落太行山,田园未应芜。

登高望淮南,心与白云徂。

男儿志事业,父母离忧无。

旧闻马可释,勿谓龙易屠。

覆锦或陷阱,知雌当辩乌。

吾观圣贤心,川泽多纳污。

壁立万仞强,攀跻竟无途。

江湖多风波,宣父有巨桴。

吾衰不自量,子今黑头颅。

(0)

偈颂七十六首·其六十二

五峰门下,百种全无。僧床迫窄,堂供萧疏。

脚下踏著底,破砖头碎瓦砾。

面前撞见底,王獦獠李麻胡

恁么薄福住山,真个辜负老胡。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郭应祥 释智朋 释师观 黄之隽 顾瑛 赵我佩 何瑭 王之望 李振钧 朱景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