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暴白常用于形容人在言辞上直率、真实,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言论的风格。
- 例句
- 1. 他对待问题总是暴白直言,毫不讲虚伪的话。2. 她的性格很暴白,从来不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激烈、直率,不加掩饰。
- 基本解释
(1).暴露。 宋 陈亮 《三国纪年·荀彧》:“ 齐桓 之心,暴白於 葵丘 之会,赖限於 周 制之不易裂耳。”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詆,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
(2).显扬。 宋 陈亮 《酌古论三·邓艾》:“自古英伟之士乘时而出佐其君,其所以摧陷坚敌,开拓疆土,使声威功烈暴白于天下者,未有不本於谋者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龙且张步》:“是时, 信 ( 韩信 )方为 汉 将,始攻下 魏 代 ,声威犹未暴白。” 明 宋濂 《凤阳单氏先茔碑铭》:“公之事皆 濂 所目击者,苟或有所拘泥而失书,则公之勋业不暴白於世。”
(3).剖白。《元史·世祖纪十一》:“前 要束木 、 阿里海牙 互请钩考,今 阿里海牙 虽已死,事之是非,当令暴白。”《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恩兄被诬,理当暴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正为暴白心跡,故来与祭。”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暴白”相类似的成语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例如“直言不讳”、“直抒胸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总是很暴白,不含糊。2. 初中生:老师问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就直接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他的演讲一向以暴白著称,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 故事起源
-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赵国丞相李斯和秦始皇之间的一次对话。当时,李斯对秦始皇提出了自己的真实看法,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种直率的言辞给秦始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李斯刮目相看。后来,人们就用“暴白”来形容这种直率的言辞。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高声大喊着自己的真实想法,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
- 词语结构
- 暴白是由形容词“暴”和动词“白”组成,其中“暴”表示激烈、直接,而“白”表示言辞。
- 详细解释
- 暴白指说话直截了当,毫不掩饰,不避讳真相,不讲虚伪的话。暴白往往用于形容人的言辞,表示说话直率、坦诚,不拐弯抹角,不讲虚伪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