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睦氛围,也可以用于劝导他人要和气待人。
- 例句
- 1. 他待人和气,深受同事的喜爱。2. 在家庭中,和气的氛围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 反义词
蛮横、粗暴、粗鲁、凶狠、凶暴、凶恶、凶横、凶残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基本义:(形)态度温和。对人和气。(作谓语)
(2) 和睦。他们彼此很和气。(作谓语)
(3) (名)和睦的感情。咱们别为小事伤了和气。(作宾语)
[构成]
偏正式:和(气
[反义]
粗暴、蛮横、厉害、凶恶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观看电影、电视剧等来进一步了解和气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待人接物、人际关系相关的成语,如和谐共处、友善相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之间都很和气,经常互相帮助。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很和气,讲解问题耐心细致。3. 高中生:在学校里,和气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信任。4. 大学生:在社会上,和气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 故事起源
- 和气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路》中,其中有一段话:“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待下属或同事,应该先给予他们好的待遇,让他们感到满意,然后再向他们提出要求。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体现了和气待人的原则。
- 英文翻译
1.(态度温和) gentle; kind; polite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和气”联想为一个和善友好的人,像阳光一样温暖和蔼。可以通过与和气待人的人交流,感受他们的友善态度,加深对这个词语的记忆。
- 词语结构
- 和气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和”和“气”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和气 héqi
[friendly feelings] 和睦的感情
别伤了和气
◎ 和气 héqi
[gentle;kind;polite]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1).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韩非子·解老》:“孔窍虚,则和气日入。”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合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灵。” 宋 王安石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万物已随和气动,一樽聊与故人来。”
(2).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瑞物皆起和气而生。”《朱子语类》卷一○六:“自古救荒只有两説:第一是感召和气,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 明 杨慎 《词品·雪辞》:“满天和气,太平有象。”
(3).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伯淳 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
(4).指态度温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刘君荐 极是为人和气,乡里见爱,都称他 刘官人 。” 老舍 《骆驼祥子》一:“﹝ 祥子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
(5).和睦融洽。 宋 陈师道 《南柯子·贺彭舍人黄堂成》词:“万家和气贺初成,人在笙歌声里暗生春。”《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开宗义富贵孝义传》:“衣服不曾分你我,家中和气不曾分。” 赵树理 《登记》:“ 小晚 这一家……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气。”
(6).指和睦的感情。《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 老舍 《茶馆》第一幕:“都是自己弟兄,别伤了和气呀!”
(7).犹元气;中气。中医谓人体内能使各器官发挥机能的原动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若销鑠精胆,蹙迫和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清晨荣卫流行,法当省节语言,葆惜和气。”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 神宗 问﹞:‘闻卿摄生亦有道乎?’ 潞公 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
(8).指调和血气。 宋 叶适 《橘枝词记永嘉风土》之二:“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盃自害身。”
- 近义词
和睦、暖和、和缓、和煦、和善、温顺、温柔、温存、温和、良善、和蔼、善良、仁爱、平和、和悦、和好、亲睦、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