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溺水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临困境时无法自拔的状态。它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的困境,也可以用于形容整个团体或社会的困境。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上陷入困境无法摆脱,或者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无法自救。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上溺水了,无法应对眼前的困境。2. 这个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溺水的状态,需要大力救助。
- 基本含义
- 指被水淹没,无法自救或脱险。
- 基本解释
◎ 溺水 nìshuǐ
[drown] 淹没在水里
溺水身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溺水相关的成语,例如“自投罗网”、“束手无策”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差点溺水了。2. 初中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陷入了溺水的状态。3. 高中生:在面临高考的压力下,他感到自己像是在溺水般无法自拔。4. 大学生: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年轻人感到自己陷入了溺水的困境。5. 成年人:工作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感觉自己像是在溺水般无法自救。
- 故事起源
- 成语“溺水”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的一片平地上。这片平地经常被洪水淹没,但愚公却一直努力修筑堤坝,希望能够防止洪水的侵袭。有人对他说:“你这样做是徒劳无益的,洪水总会淹没你的土地。”愚公却坚定地回答:“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但只要我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最终,愚公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上天的赞赏,洪水终于停止了,他的土地得以保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境。
- 英文翻译
1.drowning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水淹没,无法自救的情景,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溺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溺”是动词,表示被水淹没;“水”是名词,表示水。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 详细解释
淹在水里。《东观汉记·盖延传》:“ 永 军反走,溺水者半。”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昭王南征》:“ 沔水 又东谓之 郑公潭 ,言 郑武公 与王同溺水于是。” 茅盾 《昙》五:“她好像一个溺水的人,连碰在手头的仅有的一块木板也滑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