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韞櫝 ”。1.藏在柜子里;珍藏,收藏。《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韞,藏也;匵,匱也,谓藏诸匱中。沽,卖也。得善贾寧肯卖之邪。” 邢昺 疏:“此章言 孔子 藏德待用也……言人有美玉於此,藏在匵中而藏之,若求得善贵之贾寧肯卖之邪。”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载欢载笑,欲罢不能,谨韞櫝玩耽,以为吟颂。” 唐 李德裕 《通犀带赋》:“析以为带,加之盛服,御之则祔身,褫之则韞櫝。”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日记一册,弟当韞櫝藏之,断不会再失也。”
(2).比喻怀才珍藏,待价而沽。《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久处闺闈,粗通经史,非不知钻穴之可丑,韞櫝之可佳也。” 清 顾炎武 《又与公肃甥书》:“世有 孟子 ,或以之劝 齐 梁 ,我则终於韞匵而已。”
(3).怀藏;包藏。 汉 蔡邕 《释诲》:“覃思典籍,韞櫝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晋 左思 《吴都赋》:“伊兹都之函弘,倾神州而韞櫝。”
- 基本含义
- 指隐藏在内部的美好品质或价值。
- 详细解释
- 韫匵一词来自于古代装饰品的名称,用以形容内部隐藏的美好品质或价值。比喻人的才能、智慧或品德等在外表之下,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才能发现。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内在素质或价值,尤其是那些不容易被外界看到或察觉的品质。可以用在赞美或夸奖他人的场合,也可以用来自嘲或谦虚。
- 故事起源
- 韫匵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鹤鸣》一篇中,用来形容鹤鸣的声音。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隐藏在内部的美好品质或价值。
- 词语结构
- 韫匵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平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内心韫匵,才华横溢。2. 这个画家的作品虽然不起眼,但是内里韫匵,引人深思。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韫匵与宝藏联系起来,宝藏通常被隐藏在地下或其他隐蔽的地方。将韫匵想象成一种宝藏,需要仔细观察和发现。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韫匵相关的成语,如韫玉珠,韫梅藏光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朋友看起来很安静,但是她的内心韫匵,有很多有趣的故事。2. 初中生:他平时不善言辞,但是他的内在韫匵,让他成为了班级的领导者。3. 高中生: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看似普通,但是其中蕴藏的思想韫匵,深深地吸引着读者。4. 大学生:这位教授平时低调谦虚,但是他的学术造诣韫匵,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