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乌帽的词语解释
乌帽的意思
拼音:wū mào    注音:ㄨ ㄇㄠˋ
使用场景
乌帽常用于形容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例如在工作、学校、社交媒体等。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些媒体报道或网络谣言的不实之处。
例句
1. 他把乌帽套在我的头上,说我偷了他的钱。2. 这个谣言完全是别人乌帽子套在他头上,根本没有事实依据。
基本含义
指控告、诬蔑他人。
基本解释

◎ 乌帽 wūmào
[black headgear of an old-time official] 黑帽。唐时贵族戴乌纱帽,后来上下通用。乌纱帽后来成为闲居的常服。简称乌纱
忠烈青衣乌帽。——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乌帽相关的成语,如“白帽子”、“青帽子”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把乌帽套在小明头上,说小明偷了他的铅笔。2. 初中生:他利用网络平台,乌帽子套在同学头上,传播谣言。3. 高中生:这篇报道完全是乌帽子套在他头上,根本没有真实的事实证据。4. 大学生:他用乌帽子控告敌对政党的党员,试图破坏其声誉。
故事起源
乌帽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场斗争。在古代,官员们通常戴着不同颜色的帽子以示身份和地位,黑色帽子是用来控告他人的。后来,乌帽成为了形容恶意中伤他人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乌帽”与“诬蔑”、“中伤”等词语,形成记忆链接。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黑色的帽子,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乌帽的结构是“乌帽”两个字,其中“乌”表示黑色,而“帽”表示帽子。
详细解释

黑帽。古代贵者常服。 隋 唐 后多为庶民、隐者之帽。《宋书·明帝纪》:“于时,事起仓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犹着乌帽。”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吟》之二:“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九:“﹝ 康节 ﹞为隐者之服,乌帽緇褐,见卿相不易也。” 元 陈安 《中秋有感》诗:“於今寂寞江城暮,乌帽西风叹白头。”

(0)
诗文中出现“乌帽”的诗词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儜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0)

闲行

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

鸟啼绿树穿花影,风出青山送水声。

转觉所忧非己事,尽从多难见人情。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0)

夏日三首·其三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养拙久拚藏姓氏,致身安事巧文章。

汉庭卿相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0)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我行入东川,十步一回首。

城都乱罢气萧飒,浣花草堂亦何有。

梓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

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

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炙绯衣走。

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黄昏始扣主人门,谁谓俄顷胶在漆。

万事尽付形骸外,百年未见欢娱毕。

神倾意豁真佳士,久客多忧今愈疾。

高视乾坤又可愁,一躯交态同悠悠。

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须向古人求。

(0)

偶眠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0)

秋思二首·其一

乌帽翩翩九陌尘,杖藜谁记岸纶巾。

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廊庙似闻怜老病,云山渐欲属闲身。

墙隅苜蓿秋风晚,独倚门扉感慨频。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