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定鼎常用于描述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权威地位确立,或者某个人在某个时刻确立自己的地位。比如,我们可以说某位科学家在某个重要研究领域“定鼎”,表示他在该领域中成为了权威。
- 例句
- 1. 他在这个行业定鼎已久,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人物。2. 这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定鼎,成为了国家的英雄。
- 基本含义
- 定鼎是指君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定国家的局势。
- 基本解释
◎ 定鼎 dìngdǐng
[establist a capital] 定国都。传说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来九鼎,为传国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
成王定鼎于 郏鄏。——《左传·宣公三年》
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周朝的历史和文化。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权威地位相关的成语,如“一言九鼎”、“龙潭虎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里定鼎,成为了班长。2. 初中生:他在学校的篮球队定鼎,成为了队长。3. 高中生:她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定鼎,获得了冠军。4. 大学生: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定鼎,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
- 故事起源
- 成语定鼎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周武王在岐山定鼎,建立了周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君主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定国家的局势。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定鼎”的发音“dìng dǐng”与“顶顶”的发音相似,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顶着两个鼎,表示他在某个领域的最高地位。
- 词语结构
- 定鼎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定”和“鼎”两个字组成。其中,“定”表示确定、稳定,而“鼎”则是古代用于祭祀和烹饪的三足大锅,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详细解释
(1).旧传 禹 铸九鼎,以象九州,历 商 至 周 ,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因称定立国都为“定鼎”。《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 晋 潘岳 《西征赋》:“考土中於斯邑, 成 建都而营筑;既定鼎于 郟鄏 ,遂钻龟而启繇。”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明太祖 定鼎 金陵 ,建元于戊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今我天王蒙天父天兄下凡带坐山河,创开天囯、天朝,定鼎 天京 ,奉天诛妖。” 柳亚子 《三月十八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夜坐有作诗》:“归心慵梦 江 南好,定鼎终须在 北京 。”
(2).指建立王朝。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 唐 魏徵 《十渐不克终疏》:“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貽厥孙谋。” 金 宇文虚中 《上乌林天使》诗之二:“定鼎未应 周 命改,登坛合许 赵 人平。” 明 张煌言 《姑熟既下》诗:“犹忆 高皇 初定鼎,和阳草昧正艰难。”《红楼梦》第五回:“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歷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