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亢旱一词常用于形容干旱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农田、地区或国家缺水干旱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领域中的严重缺乏或困难。
- 例句
- 1. 这个地区连续几个月没有降雨,已经陷入了亢旱状态。2. 今年夏季的亢旱使得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 基本含义
- 指旱情十分严重,干旱异常。
- 基本解释
[释义]
(形)长久不下雨,干旱情形严重。
[构成]
偏正式:亢(旱
[例句]
据悉;西南地区长久亢旱。(作谓语)
[同音]
抗旱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天气相关的成语,如“风和日丽”、“雨过天晴”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与农业、自然灾害相关的成语,如“秋后的蚂蚱”、“一蹴而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夏天我们那里发生了亢旱,庄稼都枯萎了。2. 初中生:我们这个地区的亢旱问题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缺水问题非常严重。3. 高中生:亢旱导致了农田的干旱,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
- 故事起源
- 亢旱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隐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当时,齐国的旱灾非常严重,田地干涸,庄稼无法生长,人们生活困难。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使用亢旱这个成语的来源。
- 英文翻译
1.severe drought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亢旱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田地干涸的景象,庄稼枯萎,象征着严重的干旱。
- 词语结构
- 亢旱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大旱。《后汉书·杨赐传》:“夫女謁行则谗夫昌,谗夫昌则苞苴通,故 殷汤 以之自戒,终济亢旱之灾。”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清史稿·穆宗纪二》:“以畿内亢旱,拨 闽 、 广 、 赣 釐捐三十万, 浙 闽 海关洋税三十五万备賑需。”
- 近义词
久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