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没有真本事,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有能力或有所作为。也可以用来调侃某人没有真实的能力或只会做表面功夫。
- 例句
- 1. 这个人在公司里就是个白杆兵,平时只会说大话,却没有实际能力。2. 他自称是电脑高手,但实际上只是个白杆兵,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
- 基本含义
- 指没有实际作战能力的士兵,也可用来形容没有真本事的人。
- 基本解释
明 末 石砫 土司 马千乘 、 秦良玉 夫妇所统的部队。所用长矛皆以白木为杆,不加装饰,因号“白桿兵”。《明史·秦良玉传》:“ 良玉 为人饶胆智,善骑射……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桿兵,为远近所惮。”亦称“ 白桿军 ”。 清 王韬 《瓮牖馀谈·法国奇女子传》:“堂堂 中华 , 秦 家白桿军安在,吾愿铸金事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纸老虎”、“花架子”等,它们都用来形容没有真实实力或能力的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上总是自称是班长,但其实他只是个白杆兵。2. 初中生:那个学生在篮球比赛中总是大话连篇,但实际上他只是个白杆兵。3. 高中生:他在学术竞赛中总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只是个白杆兵。4. 大学生:这个同学在实习中总是自吹自擂,但实际上只是个白杆兵。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总是喊得震天响,但实际上只是个白杆兵。
- 故事起源
- 白杆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当时的军队中,士兵们通常会装备有实际作战武器,如刀、枪等。然而,为了增加军队的威慑力,有时会在军队中加入一些没有实际作战能力的白杆兵。这些士兵手持白色木制长杆,没有刀刃或其他攻击性武器,只是起到一种虚张声势的作用。后来,人们将这种没有实际作战能力的士兵称为白杆兵,并将其用来形容没有真本事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白杆兵形象地想象成手持白色木制长杆的士兵,没有刀刃或其他攻击性武器,只是虚张声势的样子。通过这个形象,可以更容易地记住白杆兵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白杆兵源自古代军队中使用的白色木制长杆,该杆上没有刀刃或其他攻击性武器。白杆兵在战斗中没有实际作战能力,只是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真正实力或能力的人,只是虚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