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齐衡常用于描述各种事物的平衡状态,例如经济发展的齐衡、权力分配的齐衡、人际关系的齐衡等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平衡、情绪稳定等。
- 例句
- 1. 经济发展要齐衡各个方面的发展,不能偏废。2. 在处理矛盾冲突时,要做到公正、公平,让各方得到齐衡。3. 只有保持心态齐衡,才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基本含义
- 平衡、均衡
- 基本解释
(1).犹平衡。谓举物与心相平。《周礼·考工记·梓人》“乡衡而实不尽” 郑玄 注引《曲礼》:“执君器齐衡。”按,《礼记·曲礼下》作“国君则平衡”。 孔颖达 疏:“国君,诸侯也,降於天子,故其臣为奉持器与心齐平也。”
(2).等同;不相上下。 南朝 梁 沉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固可以齐衡八凯,方驾五臣。”《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今与列国诸侯齐衡入封,岂所谓宪章在昔,垂法将来者也?”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齐衡一州,自君始也。”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例如“平衡自如”、“权衡利弊”等等,以扩大你的成语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玩秋千,要保持齐衡才能玩得开心。2. 初中生:老师说学习和娱乐要齐衡,不能只顾着玩游戏。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齐衡。4. 大学生:要在学业和社交之间找到齐衡,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 故事起源
- 齐衡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秋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其为欲不殆。天地之道,博也。万物之父,一也。其为善不忮,其为利不亏。其所恶,唯人之有。”其中“天地之道,博也”这句话中的“博”可以理解为广大、宽广,而“齐衡”则是“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成语齐衡。可以想象一个天平上放着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而这个天平保持平衡状态,没有倾斜。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齐衡的含义和意义。
- 词语结构
- 齐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齐衡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事物平衡、均衡的状态。它表示各方面的因素、要素或者力量相互协调、平等,没有倾斜或偏向的情况。齐衡强调事物各个方面的平等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