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音乐、艺术、美食、自然景色等引人入胜的事物或情境感到极度陶醉和忘我。
- 例句
- 1. 听到那位歌手的演唱,我完全沈醉在音乐的海洋中。2. 在大自然的美景面前,他们沈醉得忘记了时间。3. 他对这本书如此沈醉,一下午都没有离开桌子。
- 基本含义
- 形容陶醉于美好的事物或情境中。
- 基本解释
亦作“沉醉”。1.大醉。《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 唐 李商隐 《龙池》诗:“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 沉醉 寿王 醒。”《水浒传》第三九回:“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巴金 《醉》:“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
(2).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 柔石 《二月》四:“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 陶岚 听得沉醉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美好事物相关的成语,如“陶醉”、“心旷神怡”等,加深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彩虹出现在天空上,我沈醉在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色中。2. 初中生:听到老师表扬我的作文,我沈醉于成功的喜悦中。3. 高中生:站在山顶上,看着蔚蓝的天空和远处的群山,我沈醉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4. 大学生:在音乐会上,我沈醉在华美的音乐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5. 成年人:品尝到美味的巧克力,我沈醉在甜蜜的口感和香气中,忘记了一切烦恼。
- 故事起源
- 《左传·庄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子骞的人,他因为听到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而完全陶醉其中,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忧愁。后来,人们就用“沈醉”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陶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沈醉”与美妙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沈”和形容词“醉”组成。
- 详细解释
- 沈醉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沈”意为陷入,沉浸;“醉”意为陶醉,沉醉。这个成语形容人完全沉浸在美好的事物或情境中,忘情于其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