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幽兰操的词语解释
幽兰操的意思
拼音:yōu lán cāo    
基本解释

 《幽兰操》(又称《猗兰操》)是精擅琴艺的孔圣人自感生未逢时的绝世作品。唐代著名诗人韩愈曾作同名作品唱和孔子,而影片《孔子》主题曲的歌词正是改编自韩愈这首名垂青史的诗作。《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由王菲演唱,该片将于2010年1月22日全面公映。

详细解释


 歌词欣赏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歌词注解

幽兰操

词作者:杏林春熙法兰文化沙龙

曲作者:讴歌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①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②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③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④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孔子一生,所著经典有二,一为有字之书,是为儒家经典;二为无字之书,兰是为其要。

今杏坛春熙试改韩愈之作,而重修《幽兰操》以表孔子所遗天书之理。

注释

①猗猗:长且美好的样子,形容兰的叶姿优雅绰约。扬扬:高举,往上升腾。

②拱之:孔子有“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之语,拱是环绕之义。此处比喻兰香为众香之王,所有的花香都拱而奉之。

③文王梦熊:周文王梦见飞熊扑入帐中,遂在渭水边上访得姜子牙,此典故在儒家文化中,一直是“王者求贤,贤遇明主”的理想典范。泱泱:宏大,水深而广的样子。

④奕奕:光明,若日月之丽天也。

序释

兰,在中国文化中,是“入我门中,能谏我心之草”是先祖留给后人的无字天书。

孔子酷爱兰花,有“兰为王者香”之语。此言含义一是兰香为香中之王,一株好的兰花开放的时候,整个山谷闻不到别的花香,这是兰香香芬丰富的生物学特性。二是,兰只为王者而香。兰隐于幽深的山谷中,不开花时,与群草无异,只有王者,才能认识兰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从而去深山中寻访。

兰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还有“春化”,就是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低温期(0℃-10℃)才能顺利开花,保证花品和香品。野生的兰花,秋天孕育花蕾,经历整个冬天的休眠,第二年春天才开花,春分前后花期结束。

歌词缘起

孔子钟爱兰花,相传孔子为抒发怀才不遇,自比兰花写成古诗《幽兰操》,唐代诗人韩愈曾写同名诗唱和孔子,电影《孔子》主题曲《幽兰操》的歌词正正改编自韩愈的作品,主要感慨孔子生不逢时及赞美其伟大人格。

歌词总共分上、中、下三阕:

上阕:

描述兰花在风中摇曳,香味洋溢四方,其它花香全被比下去,赞誉兰花香气是花中之王。“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字义上指即使无人采摘幽香的兰花佩戴,对兰花也无妨害,暗喻满怀文采的“我”虽然未获赏识,但仍不要紧。

中阕:

描述行走四方的“我”虽像兰花般,不会因无人赏识而不发出香气,但仍努力寻找能发挥自我的机会;“采而佩之,奕奕清芳”则指兰花若被王者采戴,清雅香气定必更盛,意指若“我”能受王者重用,才华文采必会发挥得更好。

下阕:

描述兰花须忍耐苦寒,在寒冬中等待机会孕育花蕾,才会有日后的清雅香气。而“我”也历经多番忍耐及无数等待才会有如今的才华,“君子之守,子孙之昌”意是表示若大家都能明白这个君子应遵守的法则,子子孙孙必定昌盛。

相关链接

幽兰操原文

(韩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有之。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各方观点

《幽兰操》改编成功还是失败

——反方:幽兰变牡丹,太功利

有网友从词曲的角度率先挑刺,指改编自韩愈《幽兰操》的歌词将一首赞颂君子操守如兰花一样甘于淡漠的幽兰操改成了一首文理不通的牡丹颂,尽想着攀龙附凤入贵人的花园里去了。“《幽兰操》词改得太烂了,空谷幽兰,讲的是君子要守得住寂寞,清芳自足,甘于淡漠,哪怕无人采撷(无人赏识)也可孤芳自赏。现在这歌词一改,成了希望有文王那样的伯乐来梦熊、采撷,好让兰花香汲天下,惠及子孙。明明原作是野百合也有春天,现在变成牡丹花了。整个意思都改变了,孔子他老人家知道,不知作何感想……”

在韩愈所作的《幽兰操》里,是“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原版意思是荠麦秋冬生长,至夏结实,这种迎难自长的精神正如君子的操守一样,但是改编后加入了周文王梦熊遇姜子牙的典故,意指如果有周文王那样的伯乐,有才君子/兰花就被纳入王室,就能清香奕奕,这一句改编也让整首诗词的基调变得相当“入世”,也是引起最大争议的地方。

另外在诗词的韵律上,该网友也提出了意见,指改编者太过随意,使改编版的《幽兰操》大失古韵。“为了押韵,整首歌词将韩愈的《幽兰操》中很多句子都拆开、倒写。‘我行四方,以日以年’变成了‘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或者只取上句不要下句,‘雪霜贸贸,荠麦之茂’成了‘雪霜茂茂,蕾蕾于冬’”,不但平仄不对,也让诗经中那种独有的咏叹味也没有了。

——正方:改编尚算“够格”

记者也就这两个版本请教了“巴蜀鬼才”魏明伦。向来言辞锋利的魏先生这次对新版《幽兰操》评价相当宽厚:“虽然平仄、韵律上不够严谨,诗词很多生僻的语句也被人为取缔,但是用来作《孔子》电影的主题曲也还可以啦。“这首古曲原来是孔子所作,他从魏国到鲁国的行途中在一处山谷看到了兰花,就颇有感慨,说兰有王者香,并停车操琴,从此有了著名的《幽兰操》,对兰花的品格表示赞颂,借指君子如兰,可惜后来曲谱失传,唐代的韩愈特意谱了词,也是再创作。用诗经的句式,作了四言,就很有古风了。”比较起韩愈的版本和现在再创作版本,他的意见是:“拿《幽兰操》做《孔子》的主题曲非常合适,新版本把一些过于拗口的生僻字改了,又加入了周文王梦熊的典故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也还合适,化用出了另一种风格。”

基本含义
指隐居深山的仙人或儒雅高尚的人物。
使用场景
幽兰操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优雅,举止文雅。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端庄、言行举止得体,或者形容一个人的心灵高尚、情操高尚。
故事起源
幽兰操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是兰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象征,一直被视为高雅、高尚的象征。因此,幽兰操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和行为。
词语结构
幽兰操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幽兰”为形容词,表示高洁、高尚;“操”为动词,表示行为、作为。
例句
1. 她的仪态举止如幽兰操,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2. 这位教授的学识渊博,言谈举止幽兰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兰花的高洁、高尚的形象来记忆幽兰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仪态举止如同幽谷中的兰花一样高雅、美丽。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更多与高雅、高尚相关的成语,如“风度翩翩”、“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看那些举止文雅、幽兰操的舞蹈演员。初中生:老师的教诲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幽兰操的品质。高中生:他的言谈举止总是那么幽兰操,给人一种高尚的感觉。
(0)
诗文中出现“幽兰操”的诗词

独坐感怀

倚遍曲阑愁似海,满庭风雨昼冥冥。

呼门有客怜孤注,竞醉无人问独醒。

离恨春随芳草绿,归心暮入远山青。

旧时学得幽兰操,弹与钟期一段听。

(0)

水龙吟.夔笙拓江总碑残字,半塘得之,因为秋窗忆远图徵题

白头江令还家,吴天极目迷残照。

归心何处,桐阴井识,柳前门到。

家国苍凉,人天悲愤,江山凭吊。

付残碑翠墨,坏人千里,图画里,西风悄。

太息骚人潦倒。总一例雨啼烟啸。

暮年词赋,暮秋行旅,昔愁今抱。

如此江山,数行雁落,一钩月皎。

感余怀天末,芳馨脉脉,引幽兰操

(0)

长相思和太白韵·其一

翠帷淡荡笼秋烟,玉肌凉拥青琴眠。

几时缫得同功茧,替君柱上重安弦。

弦断可续心难传,幽兰操罢人渺然,寒风动树星满天。

君为出山草,侬是在山泉。

愿将泉化泪,随风流到君门前。

(0)

别陆成叔山人·其二

结束东归去,湖山数驿程。

人谁求剧孟,客岂失襧衡。

落日幽兰操,秋风莼菜羹。

乾坤双白眼,莫浪向人横。

(0)

河西务别许子居

留滞金门客,追陪画省郎。

开筵回浦溆,倚槛出帆樯。

琴动幽兰操,诗传伐木章。

风尘连解缆,天地一沾裳。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