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意见的反对或不同意见,可以用于正式或非正式场合。
- 例句
- 1. 他的决策并不受到大家的赞同,大家纷纷表示予违汝弼。2. 在团队讨论中,大家都有权利予违汝弼,提出自己的意见。
- 基本含义
- 表示对别人的行为或决策表示不同意或不赞同。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献或故事了解更多关于予违汝弼的用法和故事背景。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例如“同仇敌忾”、“相形见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和小明在玩游戏时,他提出的规则我不同意,我们予违汝弼,最后决定按照大家的意见来制定规则。中学生:在班级竞选班长时,我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其他同学对我的建议予违汝弼,最终我没有当选。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我对某个决策提出了异议,但其他成员对我的意见予违汝弼,最终我们决定按照我的建议来进行。成年人:在公司会议上,我对某个决策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其他同事对我的意见予违汝弼,最终我们决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来执行。
- 故事起源
- 该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予违汝弼,是用长民。”故事中,晋国大夫田氏的族人田弼对国君提出反对意见,襄公对此表示赞同,并称其为“予违汝弼”,意思是你违背了我的意见,但你给予了我辅佐。这个故事中,田弼的反对意见最终得到了认同,成为了后来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每个字的含义分开记忆,予表示给予,违表示违背,汝表示你,弼表示辅佐。可以通过与自己熟悉的词语或故事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予违汝弼是一个四字成语,其中予、违、汝、弼分别表示不同的含义,整个成语的意思由这四个字组合而成。
- 词语解释
- yú wéi rǔ bì ㄧㄩˊ ㄨㄟˊ ㄖㄨˇ ㄅㄧˋ
予违汝弼(予違汝弼)
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孔 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隋书·高颎等传赞》:“君邪而不能正言,国亡而情均众庶。予违汝弼,徒闻其语;疾风劲草,未见其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然自古圣哲之君,功成事立,未有不资同心,予违汝弼者也。”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