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新莽 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 刘秀 上应天命,当继 汉 统为帝。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先在 长安 时同舍生 彊华 自 关中 奉赤伏符,曰‘ 刘秀 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鬭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羣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 周 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羣望。’” 元 郭钰 《早春试笔》诗:“喜闻诸将黄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 清 赵翼 《秦望山》诗:“赤伏符终归 汉 主,白驹场枉闢 周 京。”
- 基本含义
- 指红色的符纸,用于驱邪、辟邪。
- 详细解释
- 赤伏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符纸,通常用红色纸张制作而成。它被用于驱邪、辟邪的仪式中,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保护人们免受邪恶的侵害。赤伏符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道教、佛教、儒家等各个宗教和信仰体系中。
- 使用场景
- 赤伏符常见于宗教仪式、祭祀活动、庆典典礼等场合。人们在进行驱邪、辟邪的仪式时,会使用赤伏符来祈求平安和祥瑞。
- 故事起源
- 赤伏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据说,古代有一种名为“赤伏”的神灵,他拥有神奇的驱邪能力,可以保护人们免受邪恶的侵害。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开始使用赤伏符来祈求平安和祥瑞。
- 词语结构
- 赤伏符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独立的含义,但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整表达其意义。
- 例句
- 1. 他把赤伏符贴在门上,以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2. 在传统的婚礼上,新娘会佩戴赤伏符,以祈求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以下记忆技巧来记忆“赤伏符”这个成语:1. 将“赤伏符”分成三个部分:“赤”、“伏”、“符”。2. “赤”可以联想到红色,表示符纸的颜色。3. “伏”可以联想到压制、驱逐邪恶的意思。4. “符”可以联想到符纸,表示用于驱邪的神奇纸张。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道教、佛教和儒家等宗教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与驱邪、辟邪相关的成语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寺庙里看到了一位和尚正在用赤伏符驱邪。2. 初中生:为了祈求家庭的平安,我爸爸贴了一张赤伏符在门口。3. 高中生:我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了解到,赤伏符在道教仪式中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