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以芭蕉叶代纸作书。 宋 黄庭坚 《戏答史应之》诗之三:“更展芭蕉看学书。” 任渊 注引 周越 《法书苑》:“ 陆羽 作《怀素传》曰:贫无纸可书,常於故里种芭蕉万餘,以供挥洒。” 郁达夫 《三月十八夜寄木津老师》诗:“明朝欲待游仙去,自草蕉书约老僧。”
- 基本含义
- 指以竹简为书写材料的古代书籍。
- 详细解释
- 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籍形式,相传最早由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发明。蕉书是用竹片制成的书写材料,类似于现代的纸张。它的特点是轻薄易携带,便于保存和阅读。蕉书常用于记录诗词、文章和历史事件等重要文献,是古代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 使用场景
- 蕉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书籍的形式,也可以用来比喻古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在现代,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电子书籍等新型阅读材料。
- 故事起源
- 蕉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据传,萧统在南朝梁武帝的宴会上,为了向皇帝展示自己的才华,他在竹片上写下了一首诗,然后将竹片卷起来,用绳子系住,递给了皇帝。皇帝非常赞赏这种轻巧易携带的书写材料,于是将其命名为“蕉书”。
- 词语结构
- 蕉书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著作可以称之为一部现代版的蕉书。2. 这本书的装帧很精美,看起来像一本古代的蕉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蕉子的形状进行联想,将蕉书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书籍的知识,如竹简、帛书等。还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蕉书,它的装帧很特别。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古代书籍的作文,我想写一篇关于蕉书的。3. 高中生:我正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蕉书是我感兴趣的一个话题。4. 大学生:我在网上下载了一本蕉书,读起来很方便。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