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竖毛的词语解释
竖毛的意思
拼音:shù máo    注音:ㄕㄨˋ ㄇㄠˊ
使用场景
竖毛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遇到恐怖、惊吓或紧急情况下的害怕和紧张。它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恐惧时的身体反应。
例句
1. 当他听到突然的巨响时,他的全身都竖毛了。2. 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只狼,小鹿吓得竖起了毛发。
基本含义
指人或动物因害怕、恐惧而使毛发竖立的状态。
基本解释

◎ 竖毛 shùmáo
[piloerection] 通常由寒冷、休克或惊恐或由拟交感药物诱发的一种交感反射所引起的非随意毛发竖立或竖起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恐惧、害怕相关的成语,例如“惊弓之鸟”、“胆小如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那只大老鼠时,我吓得全身都竖毛了。2. 初中生:我在看恐怖电影的时候,感觉到自己的毛发都竖起来了。3. 高中生:他听到突然的枪声时,整个人都竖毛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故事起源
竖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故。相传,有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狼,它感到非常害怕,于是毛发竖立,狼见了狐狸竖起的毛发,认为狐狸很凶猛,便逃离了。从此以后,人们用“竖毛”来形容人或动物在面对恐怖时的害怕和紧张。
英文翻译

1.【医】 pilo-erection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动物的反应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只猫在面对威胁时,毛发自然竖立,这种形象会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要由“竖”和“毛”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谓毛发直竖。形容惊惧。 唐 杜甫 《无家别》:“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新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赞》:“若 训 等持腐株支大厦之颠,天下为寒心竖毛。”

(0)
诗文中出现“竖毛”的诗词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0)

台南盐政归台道督办而积弊甚深皆由委员少廉洁者殊可慨也亲饷大鲢鱼双尾赋谢

牢盆习以疲,国课日以竭。

况有儇薄徒,罔利穷杪忽。

鼠窃术诡憸,狼吞贿乾没。

流极将何穷,黯思竖毛发。

(0)

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一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0)

猛虎行

天生尔物何雄发,咆哮一声振林樾。

伥魂离离腥风动,山下行人竖毛发。

乳子曾闻昔扰驯,食牛谁料今搪突。

太山啼妇那忍闻,血肉纵横叠枯骨。

君不见东家近日射生手,弯弓百步能穿柳。

(0)

石佛清长老请赞

东山之源,东涧之渊。截流之机,验人之眼。

扬清激浊,地覆天翻。六代祖师,竖毛呵手。

三生大像,顿足擎拳。

彼又何须指南,吴越令行,而后有传。

(0)

木瓜铺短歌

鼓楼坡前木瓜铺,岁晚悲辛利州路。

当车礧礧石如屋,百里夷途无十步。

溪桥缺断水齧沙,崖腹崩颓风拔树。

虎狼妥尾择肉食,狐狸竖毛啼日莫。

冢丘短草声窸窣,往往精灵与人遇。

我生胡为忽在此,正坐一饥忘百虑。

五更出门寒裂面,半夜燎衣泥满裤。

妻孥八月离夔州,寄书未到今何处。

馀年有几百忧集,日夜朱颜不如故。

即今台省盛诸贤,细思宁是儒冠误。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