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逢迎 féngyíng
(1) [make up to;fawn on]∶违心趋奉迎合
逢迎拍马
(2) [meet face to face]∶迎接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近义词
投合、迎合、奉承、趋奉、谄谀、谄媚、巴结、献媚、阿谀、谀媚、媚谄、讨好、趋附、趋承、夤缘、奉迎、市欢、凑趣
- 英文翻译
1.make up to; fawn on; curry favour with
- 详细解释
(1).迎接;接待。《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晚春送别》曲:“借旗亭仙子逢迎,舞态飞琼,歌韵流鶯。” 清 李渔 《慎鸾交·雪愤》:“听诉个中情,为矢冰操,坚絶逢迎。”
(2).对面相向;对面相逢。《史记·项羽本纪》:“於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 楚 军。” 唐 田娥 《寄远》诗:“忆昨会诗酒,终日相逢迎。” 宋 翁元龙 《瑞龙吟》词:“ 西园 猛忆逢迎,翠紈障面,花间笑隐。” 清 孙枝蔚 《渡江风阻》诗:“乱后逢迎谁似旧,田间老死未为愚。”
(3).迎合;奉承。《孟子·告子下》“逢君之恶其罪大” 汉 赵岐 注:“逢,迎也。君之恶心未发,臣以諂媚逢迎而导君为非,故曰罪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檜 ( 秦檜 )父尝为 静江府 古县 令,守帅 胡舜陟 欲为 檜 父立祠於县,以为逢迎计。”《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 河 臺本是个从 河 上佐杂微员出身,靠那逢迎钻干的上头弄了几个钱。”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原来是大丰银行一个小职员,凭着狡黠和逢迎的本领现在升为 潘月亭 的秘书。”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迎合他人的意思而主动去迎合对方的喜好或者要求。
- 使用场景
- 逢迎一词常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迎合行为,特别是在权力关系不平等或者需要他人支持时。例如,一个下属为了讨好上司,可能会逢迎上司的意见或者迎合上司的要求。逢迎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社交场合中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主动迎合对方的兴趣爱好或者言谈举止。
- 故事起源
- 逢迎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光为了讨好周朝的国君,特意前往周朝的宫廷,进行了一系列的逢迎行为。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逢迎一词也因此在汉语中得以流传。
- 词语结构
- 逢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为了得到老板的青睐,他总是逢迎老板的意见。2. 他在社交场合中总是逢迎他人,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迎合”相对应来记忆这个成语。逢迎可以理解为主动迎合,而迎合则是被动配合。可以将逢迎与迎合对比,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逢迎的相关成语,如逢场作戏、逢场竞技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逢迎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讨好老师,小明总是逢迎老师的要求。2. 初中生:为了适应新环境,他努力逢迎新同学的兴趣爱好。3. 高中生:为了获得导师的赏识,他积极逢迎导师的研究方向。4. 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她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逢迎不同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