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虚荣。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岁寒无早秀,浮荣甘夙殞。”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宋 范仲淹 《与工部同年书》:“以此不如知足乐道,浮荣岂足道哉。” 明 刘基 《满江红·次韵和石末元帅》词:“过眼浮荣胡蝶梦,縈身薄宦猩猩屐。”
- 基本含义
- 指虚浮的荣华富贵,形容表面上的繁华或荣耀,实际上是虚假的、不持久的。
- 详细解释
- 浮荣是由“浮”和“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浮指虚假、不真实,荣指荣华富贵。浮荣一词形容表面上的繁华或荣耀,实际上是虚假的、不持久的。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只追求外在的虚荣和短暂的名利的人。
- 使用场景
- 浮荣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只关注物质享受和表面光鲜的人。可以用在以下场景中:1. 描述那些只追求虚荣和短暂名利的人:他追求的只是一时的浮荣,而不是真正的幸福。2. 批评社会上过度追求表面光鲜的现象: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荣,很多人只追求名利,忽视了真正的价值观。
- 故事起源
- 浮荣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据记载,杨震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书中写到:“浮荣之士,贵富之家,所以乱世。”从此以后,“浮荣”一词就开始被用来形容那些追求虚浮荣华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浮”和“荣”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追求的只是一时的浮荣,而不是真正的幸福。2. 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荣,很多人只追求名利,忽视了真正的价值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浮荣”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浮在水面上的气球,它看起来很华丽,但实际上只是一时的虚假繁华,很快就会消失。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荣、名利相关的成语,如“虚荣心”、“名利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只关注自己的浮荣,而不关心其他人的感受。中学生:这个社会过于浮荣,很多人只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追求。大学生:他对浮荣不感兴趣,更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年人:追求真正的幸福比追求浮荣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