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圭臬常用于形容某种准则或标杆,用来衡量其他事物的优劣。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中具有极高的标准和典范作用。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或者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卓越成就。
- 例句
- 1. 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就是业界的圭臬。2. 这家公司一直以来都是行业中的圭臬,其他公司都在追随他们的步伐。3. 这个项目的成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圭臬,其他项目都可以以此为标杆。
- 基本含义
- 原指古代祭祀中用来确定方向和位置的石碑,引申为准则、标杆,也指事物的模范或典范。
- 基本解释
◎ 圭臬 guīniè
[criterion;standard] 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圭臬星经奥,虫篆丹春广。——杜甫《八哀诗》
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人之历史》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圭臬相关的成语,例如“圭表”、“臬典”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古代祭祀仪式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圭臬成语的起源和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圭臬,我们要向她学习。2. 小学生: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班级的圭臬。3. 初中生:这个作家的作品一直是我写作的圭臬。4. 高中生: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就是我们学习的圭臬。5. 大学生:这个企业一直以来都是行业中的圭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 故事起源
- 圭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古代人们认为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祭祀仪式上非常注重细节和准确性。为了确保祭祀仪式的成功,人们会在祭坛附近竖立一块石碑,用来确定祭祀的方向和位置。这块石碑就是圭臬的原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圭臬与石碑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高大的石碑上刻着圭臬两个字,表示这是一个准则或标杆。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写下成语和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等方法进行记忆。
- 词语结构
- 圭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圭”和“臬”分别代表石碑的两个部分。圭是石碑的上部,臬是石碑的下部。
- 详细解释
(1).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 明 黄佐 《乾清宫赋》:“揆日晷,验星文,陈圭臬,絜广轮。”
(2).比喻典范;准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西庄光禄》:“世之言学者,以先生为圭臬云。” 鲁迅 《坟·人之历史》:“适应之説,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 朱春雨 《关于军事题材创作的一封信》:“有好的文学理论工作,势必导致创作上的强烈的追求气氛,圭臬不凡,效尤不俗。”
- 近义词
圭表标准、模范、法式、法度模范、轨范、标准、圭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