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阿阇黎的词语解释
阿阇黎的意思
拼音:ā dū lí    注音:ㄚ ㄉㄨ ㄌㄧˊ
使用场景
阿阇黎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或习惯无法改变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固执、顽固或不能改正的缺点。
例句
1. 他的固执和顽固的性格就像是阿阇黎一样,无法改变。2. 尽管他努力想改正自己的缺点,但阿阇黎的本性使他无法成功。
基本含义
指人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或天性。
基本解释

亦作“ 阿闍梨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轨范师”。可矫正弟子的行为,为其轨则模范,是高僧的敬称。 唐 颜真卿 《西林寺题名》:“﹝ 西林寺 ﹞有 法真 律师,深究清浄毗尼之学,即律祖师 志恩 之上足,余内弟 正义 之阿闍黎也。”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诗:“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啟明。咨尔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这些规范,必需经阿闍梨(闍音shē,传法师)传授。”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八国垂涎舍利子,西来健者又阿闍。天风吹满羣龙起,夺得魔王佛口鬚。”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佛教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大般涅槃经》了解更多关于阿阇黎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顽固性格就像是阿阇黎一样,无法改变。2. 初中生:她的固执和执着让人觉得她就像阿阇黎一样,无法改变。3. 高中生:他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就像是阿阇黎一样,无法改变。
故事起源
阿阇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中,佛教徒常用它来表达人的本性是固定的,无法改变。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在汉语中广泛使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阿阇黎”联想为一个非常固执的人的名字,这个人的性格无法改变。
词语结构
阿阇黎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词序。
详细解释
阿阇黎源自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原意为“无可改变”,后来引申为指人的本性或天性无法改变。这个成语表达了人的本性是固定的,无法通过外力或努力改变。
(0)
诗文中出现“阿阇黎”的诗词

初入鼎湖赋事

羚羊峡束牂牁注,群峰阖辟如门户。

雾蒸霞蔚庆云深,龙降虎伏师王踞。

相闻邃古轩辕翁,此地曾来开鼓铸。

范成神鼎即登遐,留与空王作常住。

云顶老人手眼高,开辟恰当无佛处。

一区金地万山中,丹梯锁断红尘路。

钟磬出林天籁空,松杉匝地秋声聚。

磴转羊肠过九回,石横虹影凡三度。

芒鞋踏破岭头云,铁钵饶探石中乳。

隔山隐隐有人声,举头乍与孤僧遇。

手携杖笠摘茶回,相呼相唤同归去。

白犬林间不吠人,玄豹山中方泽雾。

三堂寂历四门开,百万人天拥调御。

孤峰顶上铁浮屠,多宝庄严万德具。

七层六面面一灯,灯灯相映交回互。

天花天乐下香台,设利流辉遍赡部。

夜来宝镜出匣光,高挂东山无影树。

一时龙象斫额看,争向指中寻顾兔。

无端笑倒老瞿昙,直下金轮行七步。

大家稽首大法王,不辨龙蛇与缁素。

归堂坐爱月孤明,板响钟鸣天又曙。

起来却与老僧期,策杖前峰观瀑布。

水帘朝捲风雨生,石发晴梳鱼蛤露。

坐久不知云出门,百衲惊寒毛发竖。

山穷水尽悄无人,侧耳如闻隔溪语。

绝壁闻声不可寻,断崖欲度难飞渡。

攀藤直上最高峰,始会蒲团好安措。

半閒云住半閒僧,品字柴头三橛芋。

山僧久拟谢尘绿,是处真堪送衰暮。

自信贫儿免盗憎,薄福不消神鬼护。

但须半把茅盖头,誓不因人求解悟。

归来举似阿阇黎,多谢山中好盐醋。

愿将骨董换空拳,拚与人张杂货铺。

(0)

送九译禅友还里葬母兼订重来之约

年过三十不闻道,少壮蹉跎忽复老。

善哉之子正当时,出世不迟还不早。

生来十八解破家,自笑平生白鼻騧。

儒门澹薄收不起,章逢换取僧袈裟。

昨日潘生今九译,梵语华言明历历。

翻成一藏碗脱丘,此土西天浑不识。

东林老僧老古锥,被他唤作阿阇黎

相逢有口但挂壁,喃喃作白称毗尼。

毗尼不入丹霞耳,未能免俗聊尔尔。

等閒拈出衣中珠,贫儿暴富还乡里。

还乡生计当何如,杯棬有恨徒区区。

荆棘丛中问封树,烟霞堆里待安居。

安居乃在夏三月,春寒过眼成炎热。

中閒冷煖谁得知,待子重来为子说。

(0)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其一

佛所印可,大阿阇黎。隐几合爪,泊然无为。

恳请何人,投地作礼。不起于坐,应供千里。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