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谏院。借指谏官。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元禧 元年八月,敕:自今两省、諫舍、宗室、将军以上许乘狨毛煖座,餘悉禁止。”
- 基本含义
- 指勇敢地劝谏君主,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 详细解释
- 谏舍是由“谏”和“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谏指对君主进行忠告和劝谏,舍指舍弃、放弃。谏舍的含义是指勇敢地劝谏君主,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畏艰险,勇于直言的精神。
- 使用场景
- 谏舍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有志之士,勇于直言,不畏权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精神。可以用于赞美那些敢于说真话,不迎合权势,为公正和正义而奋斗的人。
- 故事起源
- 谏舍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忠臣。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魏征的大臣,他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勇敢地直言劝谏,不畏权贵,为国家的利益着想。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做出决策时,魏征认为有错误之处,便毅然决然地上书劝谏。李世民看到后,非常生气,命令将魏征处死。魏征并没有退缩,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李世民的处罚,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勇气。最后,李世民被魏征的勇气和忠诚所感动,决定赦免他的死刑,并采纳了他的忠告,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 词语结构
- 谏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谏”和动词宾语“舍”组成。其中,“谏”是动词,表示劝谏、忠告;“舍”是动词宾语,表示舍弃、放弃。
- 例句
- 1. 他不畏权贵,勇于直言,真是一个谏舍之士。2. 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我们应该像那位谏舍一样,勇敢地站出来说出真相。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谏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成一个勇敢的士兵站在君主面前,毅然决然地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劝谏君主。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忠臣和勇士,以及他们的故事,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谏舍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一位谏舍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为正义和公平而奋斗。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习谏舍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直言,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3. 高中生:在面对不公正和不合理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像谏舍一样,坚持自己的原则,勇敢地为正义和正道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