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用蒲草编的席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杂物,庭中设綵幙露屋义铺,卖蒲合、簟席。”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郊特牲》云:‘莞簟之安,而蒲越藁鞂之尚。’《左氏传》云:‘大路越席。’越,户括反。今 钱塘 市肆所卖蒲合,即越也。以越为合,声之讹耳。”参见“ 蒲越 ”。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的心思、意见或行动相互一致,达成共识。
- 详细解释
- 蒲合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蒲”和“合”。蒲是一种植物,合表示聚集、集合的意思。蒲合的意思是像蒲一样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致的意见或行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的心思、意见或行动相互一致,达成共识。
- 使用场景
- 蒲合一词常用于形容团队、集体或个人在决策、行动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团队成员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或者用来形容一个家庭成员在处理问题时意见统一。
- 故事起源
- 蒲合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孙丑上》。故事中,孟子和公孙丑在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孟子说,真正的友谊是指朋友之间的心思相互一致,行动相互协调。他用蒲合来比喻这种情况,形成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蒲合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团队成员经过充分的讨论,最终蒲合在一起,制定了一个全新的工作计划。2. 在家庭会议上,家人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蒲合在一起,决定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蒲合想象成一棵蒲草,蒲草是一种能够聚集在一起的植物。通过将蒲合的意思与蒲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蒲合相关的成语,例如“蒲鞭之罚”、“蒲柳之姿”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团结一致、达成共识相关的成语,例如“众口一词”、“齐心协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一起商量,蒲合在一起,决定明天去公园玩。2. 初中生:班级同学经过讨论,最终蒲合在一起,决定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3. 高中生:学生会成员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蒲合在一起,制定了一项改进学校环境的计划。4. 大学生:我们团队经过充分的讨论,最终蒲合在一起,决定了项目的执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