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动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果断和坚定的态度。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果断决策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面对挑战或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行动。
- 例句
- 1. 领导者在危机时刻展现出的动定能力,赢得了团队的信任和尊重。2. 他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着动定的态度,从不退缩。
- 基本含义
- 指行动果断,决心坚定。
- 基本解释
(1).谓起居作息。 明 李贽 《与焦漪园太史书》:“弟以贱眷尚在,欲得早晚知吾动定,故直往 西湖 下居。”《醒世姻缘传》第八七回:“三人见完了礼,问了动定,依次上了肩舆,抬到山上。”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久疏问候,想动定一切佳胜。”
(2).犹动静,情况。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遇母》:“我央他看 淮扬 动定,去把爹娘探,因此上独眠深院。”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动定相关的成语,如“动心忍性”、“定见一律”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动定了,不再玩手机了。2. 初中生:我在参加比赛时,动定了要全力以赴,争取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要保持动定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要时刻保持动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 故事起源
- 动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一》中。据说,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曾经遇到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大臣。当时,齐国正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齐襄公不知道如何应对。孟尝君看到国君的犹豫不决,便向齐襄公提出了一个问题:“国家之事,动定而后行,定而后动,动而不定,定而不动,国家安危存亡之机也。请问陛下,您是动定还是定动?”齐襄公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的犹豫不决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态度,于是果断决定采取行动,成功击退了外敌。从此,人们便用“动定”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果断决策的能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动定记忆为“动作果断,决心坚定”,或者将其与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如齐襄公在战国时期的故事。
- 词语结构
- 动定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动”和动词“定”组成。
- 详细解释
- 动定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动指行动,定指决定。表示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重要选择时,能够果断行动,坚定决心,不犹豫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