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观衅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需要帮助时选择袖手旁观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在团队合作、社会公益等方面缺乏积极参与或不关心他人困境的人。
- 例句
- 1.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观衅。2. 面对别人的困境,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选择观衅。3. 社会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观衅的态度。
- 基本含义
- 观看别人的事情遭遇困难或遭受欺负,而不出声援或施以援助。
- 基本解释
见“ 观衅 ”。
亦作“ 观衅 ”。窥伺敌人的间隙。《左传·宣公十二年》:“ 会 闻用师,观衅而动。” 陆德明 释文引 服虔 曰:“衅,间也。” 唐 白居易 《策林·议兵》:“相时观衅,取乱侮亡,不为祸先,敌至而应,谓之应兵。” 宋 苏辙 《赤壁怀古》诗:“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清 刘松山 《致梅启熙书》:“弟现驻 南阳 所属之 石桥 ,暂行控扼,观衅而动。”
- 延伸学习
- 若想进一步学习观衅成语的使用和相关知识,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成语故事集、或参考相关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同情心、援助他人相关的成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同学被欺负,我决定帮助他,而不是观衅。2. 初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而不是选择观衅。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应该关心同学的困境,而不是观衅。4. 大学生及以上:在社会中,我们应该有同情心,而不是选择观衅。
- 故事起源
- 观衅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左传》。故事中,鲁国大夫公叔痤在朝廷上看到国君受到侮辱,但他却选择了保持沉默,不出声援。因此,观衅成为了形容不敢施以援助或冷漠对待他人困境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观衅与“观看别人遭受困难”这一含义联系起来,同时想象自己在看到他人遭受困境时选择观衅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成语观衅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观”意为“观看”,第二个字“衅”意为“别人的麻烦”。
- 详细解释
- 观衅是指在看到别人遭受困境或受到欺负时,却不出声援或施以援助的行为。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冷漠和缺乏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