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六壬的词语解释
六壬的意思
拼音:liù rén    注音:ㄌㄧㄨˋ ㄖㄣˊ
基本解释

动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共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课。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分野,谓之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谓之地盘。两盘相迭,转动天盘,得出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吉凶。六壬占术由来甚古,《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占》,此后历代书志,收录颇多。 唐 王建 《贫居》诗:“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其师精晓六壬,而不为人占。”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象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基本含义
六壬是一个用来指代六种天文术数的成语,也可表示六种技艺或六种才能。
详细解释
六壬源于中国古代的占卜术数,是一种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预测未来的方法。六壬包括六种术数,分别是:壬子、壬寅、壬辰、壬午、壬申、壬戌。这些术数被用来解读天文现象、地理环境、人事变化、战争胜负、祭祀仪式和医疗方法等,以预测和影响未来的发展。
使用场景
六壬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备多种才能或技艺,也可以指一个人具备多种预测未来的方法或手段。此外,六壬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广博,能够涉猎多个领域。
故事起源
六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占卜术数。根据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士,他精通天文、地理、人事、战争、祭祀和医药六种术数,被尊称为“六壬真人”。太乙真人的六种术数被后人称为“六壬”。
词语结构
六壬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六”表示数量,表示六种术数,“壬”表示术数的种类。
例句
1. 他不仅精通音乐,还擅长绘画和书法,真是个六壬之才。2. 这位科学家既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化学家,可谓六壬之士。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太乙真人的六种术数来记忆六壬这个成语,分别是天文、地理、人事、战争、祭祀和医药。可以将这六个术数与对应的领域或关键词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六壬的具体内容和应用,了解中国古代的占卜术数和预测未来的方法。还可以深入研究太乙真人和他的六种术数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想成为一个六壬之才,学习音乐、绘画和书法。初中生:他的才华真是多样,不仅擅长科学,还精通六壬之术。高中生:这位科学家不仅在物理学领域有杰出的成就,还在化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可称为六壬之士。大学生:他的学识广博,涉猎多个领域,真是个六壬之才。成年人:我希望通过学习各种技能,成为一个六壬之才,能够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
(0)
诗文中出现“六壬”的诗词

秋风词

长安道上秋风起,吹入青门草靡靡。

客子携琴燕赵来,一感秋风心欲死。

鸣鞭跃马过我前,那堪杯酒重留连。

酒酣气发百志奋,谈笑须臾空百年。

坐中叹尔壮士心,人事何劳问古今。

张仓亦能论刑法,君平徒然卜六壬

仲尼治国苦不称,曾参事母犹难信。

时势摧人著处生,英雄遇抑常迟钝。

南山磊磊云气横,寒泉湔湔终日鸣。

请君拂袖谢人世,与尔常为谷口耕。

(0)

与潘浣先定男女婚姻

情怀开畅爱高吟,吉兆先教见六壬

坦腹敢誇先世事,名山时引向平心。

啾啾稚鸟依高树,矫矫长松下昼阴。

最喜新盟联旧好,交情一倍重南金。

(0)

过无功斋头煮茗久谈留题斋壁·其二

布袍草履闭柴扃,孝友贫居见典型。

客至蕉旗连茗战,更深露榻考星经。

六壬自课蓍床卜,二酉时探古籀形。

相约更寻方外友,西林清磬隔茆亭。

(0)

贫居

眼底贫家计,多时总莫嫌。

蠹生腾药纸,字暗换书签。

避雨拾黄叶,遮风下黑帘。

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

(0)

卜岁聊凭六壬课,有生未识五辛盘。

幸有渔樵同此乐,苦无车马自相諠。

几点飞花芳径雨,一双新燕荻帘风。

茭白生苗藏蛤地,桑黄含椹浴蚕天。

(0)

退居湖上投赠杨左丞四首·其三

宿酒犹多睡未忺,好风何处散香奁?

可教春日闲瑶瑟,而使杨花扑绣帘。

削迹不烦三顾重,息机将废六壬占。

今朝画省无公事,又得从容少避嫌。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