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儒冠的词语解释
儒冠的意思
拼音:rú guān    注音:ㄖㄨˊ ㄍㄨㄢ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有学问、有品德的人。可以用来称赞有教养、有修养的人。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朴素的儒冠,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2. 这位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举止得体,真是一位真正的儒冠之士。
基本含义
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基本解释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学派的思想和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以深入了解儒家学问的内涵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儒冠一样,有礼貌、有道德。2. 初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的儒冠之才,成绩优异,品德高尚。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要努力成为儒冠之士,不仅要有学问,还要有品德和修养。
故事起源
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家学者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他们的学问和修养备受尊敬。因此,儒家学者的帽子儒冠成为了儒家学问的象征。成语“儒冠”借用了儒家学者的帽子形象,用来形容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儒冠”与儒家学问和士人身份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戴着儒冠的学者,表示他具有儒家学问和士人身份。
词语结构
儒冠属于主谓结构的成语,主语是“儒冠”,表示具有儒家学问和士人身份的人。
详细解释
儒冠是中国古代士人的帽子,是儒家学者的标志。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冠因此成为儒家学者的象征。成语“儒冠”借用了儒家学者的帽子形象,表示一个人具有儒家学问和士人身份。
(0)
诗文中出现“儒冠”的诗词

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

直推上、淮阴将坛。

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

道蜀道、而今更难。

(0)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徵,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0)

阮郎归.耒阳道中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0)

望海潮.从军舟中作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潼关高压秦头。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洲。虎旆拥貔貅。

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

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西风晓入貂裘。

儒冠误我,却羡兜鍪。

六郡少年,三关老将,贺兰烽火新收。天外岳连楼。

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

剩着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0)

答刘季孙

偶著儒冠敢陋今,自怜多负少时心。

轾轩已任人前后,揭厉安知世浅深。

挟策有思悲慷慨,负薪无力病侵淫。

愧君绿绮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0)

秋思四首·其二

雨长苍苔满钓矶,坐令秋暑敛馀威。

天高月破残云出,野旷风惊蠹叶飞。

终岁锄犁犹不饱,万家砧杵独无衣。

早知竟坐儒冠误,射虎南山未必非。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