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十榦 ”。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史记·律书》“焉逢摄提格 太初 元年” 唐 司马贞 索隐:“《尔雅·释天》云‘岁阳’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 宋 邵雍 《皇极经世书·观物编》:“十干,天也……干者,干之义。”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自甲至癸为十干,自子至亥为十二枝。” 清 刘斯组 《皇极经世书绪言》卷四:“阳数天一,一衍而十,数起十干。”参见“ 干支 ”。
- 基本含义
- 指天干的前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详细解释
- 十干是中国古代用于记数、纪年、命名等的天干符号,也是中国农历中的一种记年法。它们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些天干符号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
- 使用场景
- 十干常常出现在农历年份、纪年法、姓名学、八字算命等领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经常使用十干来表示时间、年份、纪念日等重要事件。
- 故事起源
- 十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卜筮术。据说,神农氏发明了天干地支纪年法,将十个天干符号与十二个地支符号结合起来,用于记年、纪时等用途。
- 词语结构
- 十干是一个固定的词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今年是庚子年,庚是十干中的一位。2. 在农历中,十干和十二地支共同组成了六十年的纪年法。
- 记忆技巧
- 记忆十干的方法可以是将每个天干符号与其对应的发音进行联想记忆。例如,甲可以联想为“加”,乙可以联想为“一”,丙可以联想为“冰”,以此类推。
- 延伸学习
- 学习十干的延伸内容可以包括了解天干地支纪年法的使用方法、探索天干地支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学习如何使用农历进行日期转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丙子年,我和同学们一起庆祝农历新年。2. 初中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干和十二地支被广泛运用于命名、算命等领域。3. 高中生:研究天干地支纪年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和演变。4. 大学生:在中国的农历中,十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六十年的纪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