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赞美文学、艺术等领域中才华出众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领域的人才。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位作家的文采卓越,一位演员的表演才华,或者一位画家的艺术造诣。
- 例句
- 1. 他的文章真是翰翮之作,每一篇都能引人入胜。2. 这位年轻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了翰翮的才华,深受观众喜爱。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采出众、才情高超。
- 基本解释
犹羽翼。《旧唐书·马周传》:“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方授,则虽其翰翮非强,亦可获免尤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才华出众的成语,如“风华正茂”、“才高八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术真是翰翮之才,每一幅画都非常精彩。2. 初中生:这位同学的演讲真是翰翮之作,每一次都能够打动全场。3. 高中生:她的写作水平很高,每一篇文章都能够展现出翰翮的才华。4. 大学生及以上:这位作家的小说真是翰翮之作,每一本都能够引人入胜。
- 故事起源
- 翰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相传,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他:“子夏之才,夫子之门人也,何如?”孔子回答说:“翰翮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故事中的“翰翮”指的是一种鸟,形容其鸣声非常出众。后来,人们将“翰翮”引申为形容才情出众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翰翮这个成语与才华出众的人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只羽毛翩翩而下,代表着才华洋溢的人。同时,可以将“翰翮”这个词语与“鸣惊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
- 词语结构
- 翰翮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
- 详细解释
- 翰翮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成语,翰指毛笔,翮指羽毛。翰翮原指用羽毛制作的毛笔,后来引申为才情出众的人。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文采和才情非常高超,能够以出色的才华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