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时间、事件或现象的连续性,特别是不间断的情况下。可以用于描述连续的工作、学习、行动等。
- 例句
- 1. 他连延几天都没有休息,一直在为这个项目工作。2. 这场雨已经连延了三天,导致了洪水。
- 基本含义
- 连续不断延续下去。
- 基本解释
亦作“ 连莚 ”。1.连续;绵延。《文选·枚乘<七发>》:“沋沋湲湲,蒲伏连延。” 李善 注:“连延,相续貌。” 唐 元稹 《竞舟》诗:“连延数十日,作业不復忧。”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三·义师》:“其夜市火连莚而燎,唯所截簷屋数閒存焉。” 范祥雍 校:“连莚, 扬州 本、 大正 本‘莚’作‘延’。按莚、延同音通借。”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二:“我的眼睛投向窗外,那里是灰白色的天,连延不绝的雨点和檐溜。”
(2).犹结交。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我昔鬭鸡徒,连延 五陵 豪。”
(3).犹拖延。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又念平生为文,今而遇此患难,以是知 扬子云 《剧秦美新》其亦出于不得已邪?因逊让而别。连延数日,又被督促,知不能辞,即略为草定。”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时间、连续性相关的成语,如连年有余、连城之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连延几天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学习。2. 初中生:这场比赛连延了三天,大家都非常累。3. 高中生:他连延几个月都没有休假,一直在为公司努力工作。4. 大学生:这个项目连延了一年,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5. 成年人:这个问题已经连延了很长时间,我们需要尽快解决。
- 故事起源
- 连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故事中,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被迫流亡,躲藏在一个破庙里。他每天都要听到庙里的钟声,而这个钟声恰好是连续不断的。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连续不断的延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连延想象成一个钟声不停地响起,表示连续不断。可以通过想象钟声的声音和不间断的延续来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连延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连和延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 连延指事物或事件连续不断地延续发展,没有间断。形容时间或空间上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