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肆应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警告那些没有分寸、放纵自己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没有节制,任性妄为,不顾他人感受,甚至违反道德或法律规定的行为。
- 例句
- 1. 他在公共场合肆应,完全没有顾忌他人的感受。2. 这个学生肆应地对老师说话,完全不尊重他人。
- 基本含义
- 放肆、任意妄为
- 基本解释
(1).谓各方响应。《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响不肆应,而景不一设,呼叫仿佛,默然自得。”
(2).引申指善于应付各种事情。《清史稿·文宗纪论》:“ 文宗 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而能任贤擢材,洞观肆应。”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中外通商已数十载,事机迭出,肆应乏才。”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三篇第十四章:“ 藎诚 为人木强,拙於言语,肆应非其所长。”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六:“这也应该是 翰笙 最高兴的一天,善于肆应的 翰笙 ,他担任着运筹全局的责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为规范和礼仪相关的成语,如“放之四海而皆准”、“肆无忌惮”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肆应地捣乱,把教室弄得一团糟。初中生:他肆应地说话,让大家都感到非常不舒服。高中生:他肆应地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了。大学生:他肆应地对待工作,导致他的职业生涯一片混乱。
- 故事起源
- 肆应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晋书·张华传》。据传,晋朝时期,张华是一个贵族子弟,非常放肆嚣张。他经常无视礼仪规范,随意妄为,不顾他人的感受。因此,人们用“肆应”来形容他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张华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像张华一样放肆嚣张地行为,然后将这个形象与“肆应”这个成语联系在一起。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肆”和“应”。
- 详细解释
- 肆应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包括“肆”和“应”。其中,“肆”表示放肆、任意妄为的意思;而“应”表示回应、应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放肆、任意妄为,不顾他人的感受或规则,自以为是地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