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阿保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愚蠢或者无知。例如,当某人做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时,我们可以说他是个阿保。这个词语也可以用于嘲笑某人,但需要注意使用场合,避免伤害到他人的感情。
- 例句
- 1. 他真是个阿保,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解答。2. 别太相信他,他是个阿保,什么都不懂。3. 这个阿保竟然把钥匙丢在家里了,真是太愚蠢了。
- 基本含义
- 阿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愚蠢、傻气或者缺乏智慧。
- 基本解释
(1).保护养育。《汉书·宣帝纪》:“故人下至郡邸狱復作尝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禄田宅财物,各以恩深浅报之。”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阿,倚;保,养也。”《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以阿保功,授 莽賚 大司徒,封其妻为 顺国夫人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 金 忽病,自分必死。谓妻曰:‘我死,子必嫁,勿守也!’妻闻之,甘词厚誓,期以必死。 金 摇手呼母曰:‘我死,劳看阿保,勿令守也。’母哭应之。”
(2).古代教育抚养贵族子女的妇女。《后汉书·崔寔传》:“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或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 李贤 注:“阿保谓傅母也。” 晋 潘岳 《寡妇赋》:“命阿保而就列兮,览巾箑以舒悲。” 严复 《<法意>按语选》五:“ 中国 之所恃天子耳!生於帷墙,长於阿保,其教育之法至不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此郎君,即太医也,汝阿保遇之途中者。可否令视汝疾?”
(3).指左右近倖之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於姦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无与昭姦。”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来丰富你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些与阿保类似的成语包括“傻瓜”、“笨蛋”等,它们都用来形容一个人愚蠢、缺乏智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阿保,连加法都不会做。2. 初中生:别理他,他就是个阿保,什么都不懂。3. 高中生:这个阿保居然把作业忘在家里了,真是太粗心了。4. 大学生:他是个阿保,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5. 成年人:这个人真是个阿保,连这种事情都不懂。
- 故事起源
- 阿保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它是一个口头流传的俚语。它最早出现在南方方言中,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范围内。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起源故事,所以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无法考证。
- 记忆技巧
- 记住阿保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的记忆技巧:将“阿”字和“保”字连起来,想象成一个愚蠢、傻气的人被亲近的人照顾和保护着。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阿保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阿保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形容词。其中,“阿”是一个用来表示亲昵、亲近的词语,而“保”是指照顾、保护的意思。结合起来,阿保的意思就是一个被亲近的人照顾或者保护的对象,但在口语中,它的含义发生了转变,成为了一个贬义词。
- 详细解释
- 阿保一词源于方言,最早在中国南方地区流行,后来逐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思维迟钝、愚笨或者缺乏智慧。阿保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做事不周、不懂得处理问题的人。这个词语带有一定的贬义,常常用于讽刺或者嘲笑某人的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