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感或的词语解释
感或的意思
拼音:gǎn huò    注音:ㄍㄢˇ ㄏㄨㄛˋ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或困境,并表现出同情和关心。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遭遇的困境或痛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并以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们。
例句
1. 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总是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别人的痛苦。2. 在听到她的故事后,我感同身受地流下了眼泪。3. 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总是能够感同身受地帮助别人。
基本含义
指对他人的痛苦、困境等有同样的感受和体会。
基本解释

见“ 感忽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共情和同理心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同病相怜”、“同舟共济”等,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同学摔倒了,我感同身受地赶紧去帮他。2. 初中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关于贫困地区的纪录片,深深地感同身受到了他们的困境。3. 高中生: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参与了一次慈善活动,亲眼目睹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感同身受地决定要为他们尽一份力量。
故事起源
感同身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曹操的英雄人物。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治理国家和打击敌人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人民痛苦的深切关注和同情。因此,人们常用“感同身受”来形容他对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之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和别人在同一个身体里,能够亲身体会到别人的感受和痛苦,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境界。
词语结构
感同身受是由“感”、“同”、“身”和“受”四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感”表示感受或感觉,“同”表示相同或共同,“身”表示自己的身体,“受”表示接受或承受。整个成语的结构非常简洁明了,通过四个汉字的组合,传达了共情和同理心的含义。
详细解释
感同身受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痛苦、困境等。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表示对他人遭受的痛苦有着真切的感同身受之感。
(0)
诗文中出现“感或”的诗词

五惜·其五惜知己

五惜曰:靡德弗雠,无言不报。虽验物情,实徵天道。

故佩刀以之输诚,缁衣用之明好。

片言之誉,义有重于百朋,一饭之恩,感或同于再造。

况仆本庸劣,越在荒蛮。声名莫达,进取常艰。

赖早闻乎训诲,免终堕于愚顽。

睹凤飞而思附,仰虬举而愿攀。

求追踪于逸驾,庶矫树于尘寰。

忆昔豹管初窥,芸编试检。

力同弱鷇之翻,丹学轻霞之染。

乍觏许之为骅骝,再见题之为琬琰。

呼小友以忘年,抗上交而靡谄。

比探泮藻,爰应公车。则有鉴符郭泰,贤埒曾舆。

远接仙系,近奉丹庐。

郭也为浙潮之拱璧,曾也为闽海之珍玙。

一提衡乎庠籍,一典校乎乡书。

咸审音而叹赏,每属意以勤渠。

论欲置之座侧,赋特荐夫子虚。

复有璧沼钜工,瀛洲贵仕。

胡监丞之淹博,品重南金,刘祭酒之精研,名高赤帜。

具天下之模楷,秉人间之炉锤。

启太学以谈经,集群髦而命试。

交口推扬,进而器之。

曰子非罗浮之幽桂,庾岭之早梅耶。

升孔之堂,可匹游而班夏。

游梁之苑,可掩邹而夺枚。

毋弛心于淬砺,尚抗志于尘埃。

三复斯言,恍焉在耳。廿载驱驰,长途蹇否。

学业罔成,功名徒尔。向之并号怜才,亟称知己。

乐借吹嘘,俯加料理。此日皆翛然羽化,杳尔云征。

莫副昂霄之望,有孤倒屣之迎。

生者含羞于辱盻,没者抱憾于伤明。

离离者实,橘维荣矣。徙而在北,枳焉更矣。

变迁靡定,隳厥成矣。德厚莫报,虚吾生矣。

山则有榛,隰则有芷。云谁之思,西方彼美。

日月不居,年华若驰。罢敝可鞭,老骥千里。

窃不敢自弃于清评,戢遗箴而永矢。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