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周 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左传·昭公十二年》:“及 平子 伐 莒 ,克之,更受三命。” 杜预 注:“十年, 平子 伐 莒 ,以功加三命。”《荀子·大略》:“三命,族人虽七十不敢先。” 王先谦 集解:“三命,卿也。”
(2).称任州府官的辟命。《后汉书·李陈庞陈等传论》:“ 任棠 姜岐 ,世著其清,结瓮牖而辞三命。” 李贤 注:“谓 任 姜 辞太守之辟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序》:“初辞州府三命,后为 彭泽 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
(3).术数家以受命、遭命、随命为“三命”。《礼记·祭法》“曰司命” 汉 郑玄 注:“司命主督察三命。” 孔颖达 疏:“案《援神契》云:‘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庆,有遭命以謫暴,有随命以督行。’受命谓年寿也,遭命谓行善而遇凶也,随命谓随其善恶而报之。”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五难未易移,三命戒渊抱。” 唐 宋 以后,星命术士以人生辰之年、月、日所属干支推算命数,亦称“ 三命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陈靖附婢子语》:“为吏部员外郎,晓三命,自言官高寿长。” 宋 洪迈 《夷坚志补·汴岸术士》:“适术士过前,共坐旅舍,询其技,曰:‘能论三命。’乃书年月日时示之。”
(4).三种寿命。指上寿、中寿、下寿。《文选·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 李善 注引《养生经》:“ 黄帝 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 李周翰 注:“言三命皆有终极,嗟我此身,安可长保。”
多次教诫。 晋 皇甫谧 《女怨诗》:“施衿结帨,三命丁寧。”
- 基本含义
- 指命运多舛,多次面临死亡的情况。
- 详细解释
- 三命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命运多舛,经历了多次接近死亡的情况。它强调了一个人命运的坎坷和不幸。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经历了多次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但最终幸运地逃脱了死亡。它常用于文学作品、口语和日常对话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命运经历。
- 故事起源
- 关于三命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故事,但它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命运和生死相关的故事和传说联系在一起。
- 词语结构
- 三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意为多次,而“命”表示命运,指一个人的生死之劫。
- 例句
- 1. 他经历了三命之危,但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2. 她的人生经历了三命的考验,但她从未放弃希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命”与“三次生死考验”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经历了三次接近死亡的情况,但最终幸运地逃脱了死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与命运和生死相关的故事和传说,以加深对三命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历了三命之危,但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真是太厉害了!2. 初中生:这个电影里的主人公经历了三命之危,但最终战胜了困难,真是令人敬佩。3. 高中生:在这个小说中,女主角经历了三命之危,但她从未放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