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刻核 ”。苛刻。《南史·恩倖传·吕文显》:“ 文显 临事以刻覈被知。”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之三:“凡省冗官八百员,吏千四百员,民以少紓,而上下相安,无刻核之怨。”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閲书之道在於恕,不恕则刻覈锻鍊之患生。”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已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字或言辞尖刻、刻薄。
- 详细解释
- 刻覈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文字或言辞尖刻、刻薄。它通常用来描述人的语言或文字带有攻击性、刻薄的特点。刻覈的使用旨在批评或讽刺对方,使对方感到尴尬或不舒服。
- 使用场景
- 刻覈这个成语常常出现在描述人际关系紧张、争吵或争论的情境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评论、回应或批评具有刻薄的语气,以达到让人感到不愉快或受伤的效果。
-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二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刻覈的人。他性格刻薄,语言尖锐,经常用尖酸刻薄的言辞来攻击他人。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尖刻、刻薄的言辞。
- 词语结构
- 刻覈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的评论总是刻覈尖锐,让人很受伤。2. 她说话刻覈,整个会议室都感到尴尬。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刻覈”拆分为“刻”和“覈”来记忆。刻意用尖锐的言辞攻击他人,这就是刻覈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刻覈相关的成语,如“刻薄”、“尖酸刻薄”等,以扩大词汇量并加深对刻覈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话很刻覈,让我很伤心。2. 初中生:她的回答总是刻覈,让人很难接受。3. 高中生:他的评论总是刻覈尖锐,让人很受伤。4. 大学生:那个演讲者用刻覈的言辞挑衅了观众,引发了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