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用芦苇做成的管乐器。《礼记·明堂位》:“土鼓、蕢桴、苇籥, 伊耆氏 之乐也。” 孔颖达 疏:“苇籥者,谓截苇为籥。”《旧唐书·太宗纪下》:“木马涂车,土桴苇籥,事合古典,不为时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蕢桴苇籥,颇有上古遗音。”
- 基本含义
- 指对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
- 详细解释
- 苇籥是由“苇”和“籥”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苇”指的是芦苇,象征着柔软和灵活;“籥”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竖琴,象征着音乐和艺术。苇籥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对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具有卓越才能和深厚修养。
- 使用场景
- 苇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才华和修养非常出众,可以用于赞美他人的艺术造诣,也可以用于自谦自己的才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苇籥来形容音乐家、作家、艺术家等具有卓越才能的人。
- 故事起源
- 关于苇籥的故事并不常见,但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文化。在古代,苇籥是一种以芦苇为材料制作的乐器,在古代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苇籥这个成语的形象化比喻可能源于古代对音乐家的赞美和尊重。
- 词语结构
- 苇籥属于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在音乐界被誉为一位苇籥,深受大家的钦佩和喜爱。2. 她的文学才华使她成为一位真正的苇籥。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苇籥这个成语,可以联想苇子和乐器。想象苇子柔软而灵活,代表着某人的才华;而乐器代表着音乐和艺术。将这两个形象联想起来,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苇籥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于形容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学习苇籥这个成语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艺术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哥哥在画画方面很有天赋,他是一位真正的苇籥。2. 初中生:我妈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的小说让人们认识到她是一位苇籥。3. 高中生:他在音乐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被大家称为一位苇籥。4. 大学生:这位年轻的导演才华横溢,被誉为电影界的苇籥。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