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蒙盖;掩蔽。《汉书·谷永传》:“黄浊四塞,覆冒京师,申以大水,著以震蚀。”《晋书·天文志上》:“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员则俱员。”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2).诬陷。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威虞姬》:“即陷难中,有司受赂,听用邪人,卒见覆冒,不能自明。”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淑人君子为谗佞利口所加诬覆冒。”
(3).荫庇。 宋 司马光 《复常膳听乐允批答》:“朕秉德不明,阴阳谬戾,旱暵为灾,辜及元元。为人父母,不能保养覆冒以厚其生。”
- 基本含义
- 指欺骗、冒充,用假象掩盖真相。
- 详细解释
- 覆冒是一个由“覆”和“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覆”意为掩盖、隐藏,“冒”意为冒充、伪装。合在一起形成覆冒,表示用假象掩盖真相,欺骗他人。
- 使用场景
- 覆冒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故意掩盖真相,以欺骗他人的行为。可以用在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例如描述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伪装自己的身份,或者一个组织以虚假的宣传手段来欺骗公众。
- 故事起源
- 覆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个贵族子弟因为不满自己的身份地位,决定以农民的身份去考取官职。他为了成功冒充农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衣着和言谈举止,还学习了农业知识。最终,他伪装成功,并顺利考取了官职。这个故事成为了覆冒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成语“覆冒”的结构是“动词 + 动词”。
- 例句
- 1. 他为了逃避责任,覆冒成了另一个人。2. 这个人为了获得利益,不惜覆冒他人的身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覆冒”与“伪装”或“欺骗”等词语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假面具,用假身份掩盖自己的真实面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伪装成语”、“欺骗成语”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不做作业,覆冒生病了。2. 初中生:她为了考试作弊,覆冒了同学的答案。3. 高中生:政治家常常会使用覆冒的手段来获得选民的支持。4. 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他覆冒了自己的家庭背景。5. 成年人:他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覆冒了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