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1) 基本义:(动)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使身体某一部分丧失知觉能力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
(2) (形)失去警惕性;疏忽大意。
[构成]
并列式:麻+痹
[例句]
这药能够麻痹神经系统。(作谓语)
[反义]
警惕
- 反义词
警惕、敏感
- 基本含义
- 指由于经常接触某种事物或长时间陷入某种状态而对其产生麻木、失去感觉或反应迟钝的状态。
- 详细解释
- 麻痹一词形容人在长时间或频繁接触某种刺激或情况后,对其逐渐失去感觉或反应迟钝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人往往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缺乏敏感性和责任感。
- 使用场景
- 麻痹常用于形容人们对某种情况或问题的冷漠无感,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刺激或痛苦的适应或免疫力增强。例如,可以用在描述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如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忽视、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漠不关心等。
- 故事起源
- 成语“麻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庄子·逍遥游》一书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成为了一只蝴蝶,醒来后却不确定自己是人还是蝴蝶。他告诉朋友自己的疑惑,朋友回答说:“你醒来后还在疑惑,说明你没有麻痹。”这个故事中的“麻痹”指的是人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认知和感受不清楚,缺乏敏感性和责任感。
- 词语结构
- 麻痹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麻”表示麻木、失去感觉,“痹”表示疼痛、病痛。整个成语的结构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感觉丧失或迟钝。
- 例句
- 1. 他对环境问题的麻痹态度让人感到担忧。2. 长时间在冰天雪地中工作,他的手已经麻痹得感觉不到疼痛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身体被麻木的感觉包围,无法感受到外界的刺激,就像是麻木一样。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麻木不仁”、“麻痺大意”等。了解这些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麻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玩游戏玩得太久了,已经麻痹了,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他对学习麻痹了,考试前一直不重视。3. 高中生:社会问题严重,很多人都对此麻痹了,不愿意去改变。4. 大学生:长时间对同一种刺激的接触会让人产生麻痹,失去对新鲜事物的敏感。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大,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视而不见。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麻痹”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