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法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是为象则。”《宋书·律历志上》:“笛之长短,无所象则,率意而作,不由曲度。”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形象或特征与某一标准相符合。
- 详细解释
- 象则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象”和“则”。其中,“象”指事物的形象或特征,“则”表示符合、遵循。象则的意思是指事物的形象或特征与某一标准相符合。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人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或规范的标准。
- 使用场景
- 象则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形象或特征与标准相符合的情况。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
- 故事起源
- 关于象则的故事起源,目前尚无明确的记载。不过,象则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可以推测它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 词语结构
- 象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象”是形容词,用于修饰事物的形象或特征;“则”是副词,表示符合、遵循。
-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一直都很符合道德规范,真是个象则的好学生。2. 这个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与标准相符合,是一个象则的艺术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象则”与“相似”进行联想,因为象则的意思是事物的形象或特征与标准相似。可以将“象则”与一个具体的形象或特征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规范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守法如山”等,以丰富词汇量,并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很符合老师的要求,是一个象则的好同学。2. 初中生:她的学习态度一直很认真,是一个象则的学习榜样。3. 高中生:他的领导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都很出色,是一个象则的团队领导者。4. 大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做出了很多贡献,是一个象则的社会公民。5. 成年人:她的职业道德一直很高,是一个象则的职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