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肉豆蔻》﹝附方﹞:“脾泄气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恰好 多老爷 得了个脾泄的病,做儿媳妇的,别的都好伺候,惟有这搀扶便溺,替换小衣,是办不到的。” 周作人 《三礼赞》三:“至于失恋以至反目,事属寻常,正如酒徒呕吐,烟客脾泄,不足为病。”
- 英文翻译
1.the splenic diarrhea
- 基本含义
- 指人情绪激动,发脾气,发泄情绪。
- 详细解释
- 脾泄是由“脾”和“泄”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脾”指人体内的脾脏,古代认为脾脏是情绪的源泉;“泄”表示发泄、排解。脾泄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情绪激动,发脾气,发泄情绪。
- 使用场景
- 脾泄多用来形容人因为情绪激动而发脾气,失去理智的行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比如工作中的压力过大、生活中的烦恼等等。
- 故事起源
- 《淮南子·人间训》中有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叫冯唐,他因为受到了冤屈,憋在心里无法发泄,结果导致他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失控。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成为了“脾泄”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脾”,谓语为“泄”。
- 例句
- 1. 他今天心情不好,容易脾泄。2. 不要因为小事而脾泄,要保持冷静。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脾脏被打破,情绪激动地发泄出来,形象生动,容易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相关的成语,例如“怒发冲冠”、“气冲牛斗”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因为没有拿到满分,生气地脾泄了。2. 初中生:老师对他批评了一番,他脾泄地对老师大喊大叫。3. 高中生:考试成绩出来后,有些同学脾泄地撕了考卷。4. 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有些年轻人脾泄地高喊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