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夷人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通常用于历史、文学或学术讨论中。在某些情境下,也可以用来指代外国人或非本地人。
- 例句
- 1. 他的口音很明显,听起来像是个夷人。2. 这个城市吸引了许多夷人来旅游观光。
- 基本含义
- 指外国人或非本地人
- 基本解释
(1).指古代 中国 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书·泰誓中》:“ 受 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孔颖达 疏:“ 昭 二十四年《左传》此文, 服虔 杜预 以夷人为夷狄之人。”
(2).引申为对 中国 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墨子·鲁问》:“ 楚 之南有啖人之国者……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尚书》、《春秋》,圣人之史也……《赵宋》、《辽》、《金》,夷人之史也:举其人,而史之得失,文之高下,瞭然矣。”
(3).对外国人的泛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法勖问》:“ 华 民易於见理,难於受教,夷人易於受教,难於见理。”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夷人呼茶为梯, 闽 语也。 闽 人始贩茶至夷,故夷人效其语也。”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夷人一词的含义。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夷陵失楚”、“夷然自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夷人的文物。2. 初中生:我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夷人的入侵。3. 高中生:在这个国际化的城市,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夷人。
- 故事起源
- 夷人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国风·郑风·野有蔓草》一篇中。这篇诗描绘了一个夷人部落的情景,夷人在这里是指彼时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夷人”与“异人”相联系来记忆。夷人意味着与本地人不同的外族人,而异人则指异域的人。
- 词语结构
- 夷人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夷”和“人”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夷人一词最初是指中国古代对外族人的称呼。在古代中国,夷人指的是与中原地区文化、习俗不同的外族人,特别是指北方、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夷人一词既有地理上的指代,也有文化和民族上的含义。它通过对外族人的称呼,表达了对异域文化的陌生和对外族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