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符印的词语解释
符印的意思
拼音:fú yìn    注音:ㄈㄨˊ ㄧㄣˋ
使用场景
符印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权力或地位非常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或权威性。
例句
1. 他手握符印,能左右朝政。2. 这位总裁是公司的符印,他的决策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基本含义
符印是指古代用来表示身份、职位或权力的印章。
基本解释

符节印信等凭证物的统称。《新唐书·百官志一》:“礼部郎中、员外郎,掌礼乐、学校、衣冠、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賻之数,为尚书侍郎之贰。”《新五代史·杂传三·卢光稠谭全播》:“ 光稠 病,以符印属 全播 , 全播 不受。”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中国的官制和印章的演变,了解符印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具体用途。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学校的符印,她可以决定学校的事情。2. 初中生:老师是班级的符印,他的决定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3. 高中生:校长是学校的符印,他的决策对整个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4. 大学生:公司的总裁是企业的符印,他的决策会影响到公司的未来发展。
故事起源
古代中国的官员在执掌权力时,常常使用符印来盖章,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权威。符印的使用起源于古代的封建社会,是一种象征统治者权力的标志。因此,符印成为了表示权威和地位的象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符印与印章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高级官员在使用符印盖章,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词语结构
符印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符印源自古代的印章,是一种用来表示身份、职位或权力的象征物。在古代,符印是高级官员或贵族的专用印章,用来盖在重要文件或公文上。符印通常由贵重的材料制成,上面刻有特定的图案或文字,以显示其所有者的身份和权威。
(0)
诗文中出现“符印”的诗词

黄杨

万物具生理,日与化工运。

黄杨性独殊,一岁长一寸。

气机有时歇,厄会屡遭闰。

岂无土壤培,亦有雨露润。

尔寿传云仍,尔木仅寻仞。

老氏损成益,颜子退为进。

至人妙观物,此理如符印

(0)

两当轩集有何事不可为咏史二首即效其体·其二

何事不可为,乃妄学孔孟。

雕虫扬子云,晚年忽自病。

太玄拟周易,法言拟鲁论。

遂令文中子,妄以圣自任。

门亦四科分,经亦六艺定。

黎丘伪可疑,荆楚僭孰甚。

要是古人拙,事事若符印

后世则不然,其技又有进。

凿空讲理学,聚徒谈性命。

汉庸尽吐弃,佛老或借径。

就中又区别,问学舆德性。

小儒闻而慕,支派日以盛。

语录繁于经,道统尊于圣。

呜呼诸先生,所学非不正。

当思漆雕开,吾斯未能信。

(0)

送赵德勤将漕淮东·其一

逼人富贵固骎骎,体国忧时一寸心。

符印递迁无旷岁,庙堂谁谓少知音。

民间利病搜求久,财计源流讲究深。

飞挽恢恢有馀地,要知罢困极于今。

(0)

送刁越州

笑持符印下瀛州,真得千岩万壑游。

父老为郎无自苦,鉴中行乐不知秋。

居人旧俗多姚姒,幕府连城半斗牛。

太守会兼四千石,玺书宁复久淹留。

(0)

长歌赠别高漫士赴召天京

故人垂钓沧浪矶,故人雄词天下稀。

故人今辞?鹤去,手持白璧登王畿。

白驹皎皎离空谷,振鹭飞飞出林木。

晨劳睿想叹淩云,夕感宸衷梦操筑。

虽云耕种食为天,未许清时隐大贤。

薜萝旧结山中赏,符印今看腰下悬。

知子过吴会,所遇多同声。

为我道离别,相思但钟情。

五年顿隔浮丘面,昨日灯前梦中见。

八口相随赴辟雍,一官又转陪同辇。

鲁筵记室久分簪,前度书来怅远心。

几时走马山东去,汶水寒流兖树深。

当年共结渔樵伴,星离雨散肠堪断。

千里沧波一片云,东飞玄鸟西飞雁。

忆昔相逢乐事偏,沧洲堂上酒如泉。

题诗醉扫岩泉壁,枕籍山僧膝上眠。

此时欢乐应难再,屈指同心几人在。

云壑风泉半是愁,碧空片月悬秋海。

白头樵子真堪笑,落拓何曾迈常调。

握手频为倾盖欢,多情竟作分飞鸟。

闽州山水送离觞,荔枝垂花卢橘黄。

輶轩欲发逢梅雨,祖道骊驹不堪驻。

待子东门供帐时,我乘款段沙头路。

(0)

詶裴云客

自厌久荒浪,于时无所任。

耕钓以为事,来家樊水阴。

甚醉或漫歌,甚闲亦漫吟。

不知愚僻意,称得云客心。

云客方持斧,与人正相临。

符印随坐起,守位常森森。

纵能有相招,岂暇来山林。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