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潜在的势力、能量或情感被压制、隐藏起来,随时可能爆发出来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内在的力量,暗示其潜力巨大,不可小觑。
- 例句
- 1. 他平时看起来很温和,但是谁知道他心中是否有一股伏流,随时可能爆发出来。2. 这个组织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蕴藏着巨大的伏流,一旦触发就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 基本含义
- 指被压抑、隐藏起来的力量或情感。
- 基本解释
◎ 伏流 fúliú
[ground stream] 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层裂缝中流动的水,潜伏地下的水流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情感、内在力量相关的成语,例如“潜伏”、“内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小明平时很安静,但是他心中可能有一股伏流,如果被激怒了就会发飙。2. 初中生:她看起来文静,但是我感觉她心中有一股伏流,一旦释放出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3. 高中生:这个社团组织平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伏流,一旦触发就会带来巨大的力量。4. 大学生:他表面上很低调,但是我感觉他内心有一股伏流,一旦释放出来,可能会惊艳全场。
- 故事起源
- 据说,伏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国家的国王非常残暴,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因为国王的强大势力,他们只能忍气吞声。然而,国王并不知道,百姓们心中积蓄着强大的愤怒和反抗意志,就像地下的伏流一样,随时准备爆发出来。
- 英文翻译
1.underground stream; {地} subterranean drainage; subterranean river; swallet river; disappearing stream; disappearing river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地下的水流被压制住,无法流动,但是它们积蓄了巨大的力量,随时准备爆发出来,就像我们心中的力量或情感一样。
- 词语结构
- 伏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伏”和“流”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1).潜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 唐 戴叔伦 《下鼻渟泷》诗:“因随伏流出,忽与跳波隔。”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个瀑布不象一般瀑布,底下没有潭,落到洞底就成伏流,是 双龙洞 泉水的上游。”
(2).指水在地下流动。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古老相传云:此下通大海。岂海水伏流地中从此过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此处腾涌涧中,外至坞口,遂伏流不见。”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 水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涌出地上,滙为 星宿海 ,至 积石 流入 中国 。”
(3).比喻暗中流布。 瞿秋白 《政治运动与知识阶级》:“‘五四’精神伏流至此,自然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