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干枯的草根。《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三》:“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李善 注引《方言》:“荄,根也。” 唐 崔损 《霜降赋》:“翻繽纷之槁叶,宿苍莽之枯荄。”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众香爱春发枯荄,我知惟动儿女怀。” 明 刘基 《春雨》诗之一:“春风和雨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清 宋琬 《先大夫讳日》诗:“譬彼松下草,霜落成枯荄。”
- 基本含义
- 指干瘪、枯槁无生气的草木,比喻人的精神或才能衰退、失去生机。
- 详细解释
- 枯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枯”表示干瘪、失去水分,而“荄”指的是草木。枯荄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草木干瘪、枯槁无生气,比喻人的精神或才能衰退、失去生机。
- 使用场景
- 枯荄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或才能的衰退。当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上失去了激情和动力,变得无精打采、无所作为时,可以使用枯荄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枯荄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外交家,他年轻时才华出众,被誉为“游说之神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政治斗争的变化,苏秦的才能逐渐衰退,最终变得无所作为、失去了生机。后来,人们用“枯荄”来形容苏秦的衰退状态,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枯荄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 例句
- 1. 他曾经是我们班的学霸,但是最近变得枯荄无生气了。2. 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年纪大了,才能也渐渐枯荄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枯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片枯黄的草地,没有一丝生机,就像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衰退、失去了生机一样。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来扩展对枯荄这个主题的理解,比如“衰草败叶”、“疲惫不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最近生病了,整天躺在床上,看起来很枯荄。2. 初中生: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最近因为没有好好复习,变得枯荄了。3. 高中生:他曾经是我们学校的篮球队队长,但是因为受伤,现在变得枯荄无生气了。4. 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找了很久,心情变得枯荄,需要调整一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