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卢沟桥的词语解释
卢沟桥的意思
拼音:lú gōu qiáo    注音:ㄌㄨˊ ㄍㄡ ㄑㄧㄠˊ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在谈判、交流或解决争议的过程中,一方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妥协或让步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妥协、不愿意退让的人,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坚定的立场。
例句
1. 在谈判中,我们不能像卢沟桥一样,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立场。2. 他在公司会议上像卢沟桥一样,坚决反对任何改变。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进行谈判、交流或解决争议时,采取强硬的立场,不愿妥协或让步。
基本解释

◎ 卢沟桥 Lúgōuqiáo
[Lougouqiao] 在北京西南部,跨永定河(金时的卢沟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清初重建。长265米,宽约8米,由11孔石拱组成,桥旁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485个,姿态各殊,生动雄伟。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旁建有新桥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在抵抗外来侵略中的英勇表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会让步,我要像卢沟桥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2. 初中生:他们两个同学在辩论赛上像卢沟桥一样,互不退让。3. 高中生:在国际会议上,代表们争论激烈,双方都像卢沟桥一样,坚持自己的立场。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我们需要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像卢沟桥一样僵持不下。
故事起源
卢沟桥这个成语的起源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有关。当时,日本侵略军进攻北京,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尽管中国军队人数不多,但他们坚决抵抗,不愿妥协或让步。这次抵抗被视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也因此成为了强硬抵抗的象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卢沟桥与强硬抵抗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卢沟桥上的中国军队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场景,从而理解并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语 + 勾连词 + 卢沟桥
详细解释
卢沟桥是中国北京市西郊的一座古老的桥梁,历史悠久。这个成语的含义来源于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进攻北京时,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中国军队人数不多,但他们坚决抵抗,不愿妥协或让步。因此,“卢沟桥”成为了强硬抵抗的象征。
(0)
诗文中出现“卢沟桥”的诗词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

春山碧。诗成马上应相忆。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人生有别休多惜。

但悲后会知何日。知何日。暮云心绪,断鸿消息。

(0)

夜发卢沟有感

鸡鸣只傍五更长,瘦马陵兢影自伤。

一样卢沟桥上月,不知南去便如霜。

(0)

晓发卢沟望京城有感

大车殷地扬尘起,小车轧轧鸣不已。

苍凉似是长安日,呜咽元非陇头水。

玉辇南行筑将台,九重宫阙何崔嵬。

卢沟桥上阑干曲,不似行人肠九回。

(0)

阅永定河

永定本无定,竹箭激浊湍。

长源来塞外,两山束其间。

挟沙下且驶,不致为灾患。

一过卢沟桥,平衍渐就宽。

散漫任所流,停沙每成山。

其流复他徙,自古称桑乾。

所以疏剔方,不见纪冬官。

一水麦虽成,亦时灾大田。

因之创筑堤,圣人哀民艰。

行水属之淀,荡漾归清川。

其初非不佳,无奈历多年。

河底日以高,堤墙日以穿。

无已改下流,至今凡三迁。

前岁所迁口,复叹门限然。

大吏请予视,蒿目徒忧煎。

我无禹之能,况禹未治旃。

讵云其可再,不过为补偏。

下口依汝移,目下庶且延。

复古事更张,寻思有所难。

(0)

送北禅释天泉长老入燕

金身梦觉白马东,西来禅教各一宗。

讲师高据狮子座,缁素群集惊盲聋。

天华咫尺飞坠地,夜烛神光满室红。

远师道林嗣宗风,专谈义学离禅锋。

三叶五性总超诣,一枝擘与天泉翁。

不泥筌蹄求解脱,不执文字迷本空。

黄梅四月上卢龙,骑驴不下莫相逢。

徐州麦饭足可饱,青州布衫谁与缝。

卢沟桥边石头滑,飞锡径入明光宫。

手挥玉麈天颜喜,身被红绡帝渥浓。

回头却笑虎丘石,夜半不忆寒山钟。

君不见懒残昔住衡山峰,使者召之终不从,天寒垂涕石窟中。

(0)

送士选侍御

壮士乐长征,门前边马鸣。

春风三月柳,吹暗大同城。

卢沟桥下东流水,故人一樽情未已。

胡天飞尽陇头云,唯见居庸暮山紫。

羡君鞍马速流星,予亦孤帆下洞庭。

塞北荆南心万里,佩刀长揖向都亭。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