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典章教化。 汉 应瑒 《文质论》:“建不刊之洪制,显 宣尼 之典教,探微言之所弊。”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 周公 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新罗 君讶曰:‘吾以中国之人,尽闲典教,不谓尚有无知之俗者!’”
(2).主管教育。 明 刘基 《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 至正 九年, 永嘉 洪元诚 典教 富阳县 。”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经书和传统教育的典范,也可指优秀的教育方式或教材。
- 详细解释
- 典教意味着古代经书和传统教育的典范,是指那些被广泛认可和尊重的教育经典。它还可以指优秀的教育方式或教材,以及对于教育的引导和指导。这个成语强调了古代经典和传统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 使用场景
- 典教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教育领域的相关话题,可以用来表达对于传统教育的尊重和认可,也可以用来赞扬一种优秀的教育方式或教材。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昭公问政于老聃,聃曰:“典教无忘。”意思是说,典籍中的教诲是不可忽视的。后来,这个故事就成为了“典教”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典教是一个二字成语,由“典”和“教”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典教,不忘经典的教诲。2. 这本教材是典教之作,对学生的培养非常有益处。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老师手持一本古代经书,教导学生,这样可以帮助记住“典教”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经典和传统教育的内容和价值,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成语,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学好功课,不忘典教的教诲。2. 初中生:这本教材是典教之作,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3. 高中生: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典教的精神。4. 大学生:典教是我们学习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扩大知识面。